1
引言
多巴胺(DA)是一种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 对脑功能和行为反应起到重要作用, 诸如感觉、信息传导和成瘾等神经过程都受其影响[1].体液(例如, 尿液、血浆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外液)中的多巴胺浓度是许多疾病的诊断指标[2].例如, 亨廷顿病可增加多巴胺的分泌, 造成体内多巴胺浓度过高, 进而引发代谢能力衰竭, 甚至致命; 此外, 某些疾病会使体内多巴胺浓度过低, 继而引发肌肉失控、注意力下降等症状, 甚至导致帕金森病.因此对人体中多巴胺浓度的检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诊断学意义.
芘是一种量子产率较高的荧光团, 且易于形成激基缔合物结构.利用其单体与激基缔合物的发光光谱不同, 可以构造比例荧光型探针.比例荧光探针与传统的荧光发光(“Turn-on”)型探针相比, 由于其具有自参比特征, 检测的准确度更高, 且容易避免激发光源的影响.因此,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用于检测多巴胺的反应型比例荧光探针:羟基(米基)(芘-1-基)硼烷(HMPB). HMPB是一种油溶性芘取代硼化合物, 使用癸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表面活性剂增溶后, 可溶于磷酸缓冲液(PBS).多巴胺的加入可使HMPB的荧光显著改变, 利用其不同波长发光强度的比值, 即可检测体系中多巴胺的浓度.
已有多种多巴胺检测方法见诸报道, 如电致化学发光法[3]、电化学法[4]、毛细管电泳[5]、比色法[6]、紫外可见光谱法[7]、高效液相色谱法[8]和流动注射分析法[9]等.而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 人体中的尿酸和抗坏血酸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化学方法的选择性.与之相比, 荧光光谱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高重复性和灵敏度高等一系列优点, 因此已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多巴胺检测[10].如, 吕弋课题组利用(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APTMS)包覆的氧化锌量子点在水中和血清中检测多巴胺, 在0.05~10.0 μmol/L范围内, 探针的荧光强度与多巴胺浓度成线性关系, 检出限低达12 nmol/L[10c]; 钟新华课题组利用基于腺苷包覆Cd/ZnS量子点的荧光传感器尿样中检测多巴胺, 检出限为29.3 nmol/L[10b].但是, 生命体系中多巴胺浓度一般为26~40 nmol/L, 甚至更低[11].因此, 发展灵敏性更好、选择性更好的多巴胺荧光探针仍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2
结果与讨论
2.1
探针的合成
HMPB的合成主要分为两步(图 1):先利用2-溴均三甲苯与硼酸三甲酯反应生成米基硼酸二甲酯(MOME)[12]; 再利用1-溴芘在乙醚溶液中与正丁基锂反应生成有机锂化物, 加入MOME后即可制得HMPB. HMPB通过了核磁共振和质谱表征(图S3).
2.2
探针在缓冲溶液中对多巴胺的荧光响应
由于探针HMPB是油溶性化合物, 在PBS (pH 7.4)中溶解度很低, 因此, 选用癸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表面活性剂, 以增强荧光探针在PBS中的溶解度.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会引起检测效果不同, 经过筛选得到当表面活性剂最终的浓度为0.14 mol/L时荧光探针检测多巴胺具有最好的效果.未加入多巴胺时, 浓度为10 μmol/L HMPB的PBS溶液在484 nm处的荧光强度高于388 nm处; 而加入最终浓度为2 μmol/L的多巴胺后, 388 nm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 484 nm处荧光强度逐渐减弱, 10 min内, 光谱变化基本达到饱和, 388 nm处荧光强度不再增加(图S1), 和484 nm处荧光强度的比值增加了7倍左右(图 1).因此, 可以通过反应前后荧光的变化来检测多巴胺.上述过程中HNPB的吸收光谱基本没有变化(图S2).
2.3
探针的可能检测机理
芘基非常容易形成激基缔合物, 在癸基三甲基溴化铵胶束中, HMPB的芘基有一部分以激基缔合物的形式存在.故癸基三甲基溴化铵增溶的HMPB PBS溶液的荧光光谱呈现两组发光峰(图 2), 长波长的发光可归因于芘的激基缔合物发光, 短波长的发光可归因于芘的单体发光. HMPB与多巴胺的反应如Eq. 1所示. HMPB与多巴胺的反应产物HMPB-DA的溶解性水溶性优于HMPB, 芘基的激基缔合物逐渐解离生成芘基单体.因此, 随着多巴胺的加入, HMPB的发光光谱长波长峰逐渐减弱, 短波长峰逐渐升高.
2.4
探针对多巴胺的定量检测
由图 3可知, 在10 min时, 10 μmol/L HMPB对不同浓度的多巴胺有不同的荧光响应.在10~600 nmol/L的范围内, 随着多巴胺浓度增加, 388和484 nm处荧光强度的比值(I388 nm/I484 nm)不断增加.同时在10~600 nmol/L的范围内, I388 nm/I484 nm与多巴胺浓度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这一浓度范围与生物体内多巴胺浓度范围匹配.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探针HMPB对多巴胺的检出限为14.6 nmol/L, 与现有报道对比, 该值为较低水平.因此, HMPB的适用浓度范围和灵敏度都满足生物实验的需求.
2.5
探针的选择性
生物体内含有多种与多巴胺类似的化合物, 可能对HMPB的检测过程产生干扰.因此我们选取了生物体内的氨基酸、谷胱甘肽、葡萄糖、ATP、儿茶酚胺、阴阳离子等, 测试HMPB对这些干扰物质的响应性.当添加的干扰物质浓度达到0.5 mmol/L (L-DOPA、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为10 μmol/L), HMPB的荧光光谱对除了去甲肾上腺素外其他干扰物未发生显著变化.而除了特殊的研究对象(如肾上腺), 生物体内多巴胺的浓度是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的几十倍, 甚至几百倍,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忽略去甲肾上腺素在多巴胺检测过程中的干扰.因此, HMPB对多巴胺表现出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2.6
探针在尿液体系中对多巴胺的响应
生命体液中的多巴胺浓度是许多疾病的诊断指标, 接下来我们研究了在生命体液中HMPB对多巴胺的响应.我们选取了含有一定量多巴胺的尿液作为检测体系.首先在尿液体系中加入含有表面活性剂的HMPB溶液, 然后再加入多巴胺水溶液, 检测20 min内HMPB荧光光谱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加入多巴胺前后, I388 nm/I484 nm变化了2倍左右(图 5).相比在缓冲溶液中, 在尿液中HMPB对多巴胺响应比较缓慢, 其中可能的原因是尿液中含有的化学物质, 也可以起到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造成HMPB与多巴胺的反应比较慢.尽管如此, 实验结果说明HMPB可以在生命体液中检测外源多巴胺.
3
结论
本文设计合成了用于检测多巴胺的比例荧光探针HMPB, 并利用表面活性剂使其应用于PBS缓冲溶液中. HMPB可与多巴胺反应生成水溶性更好的产物HMPB-DA, 此过程中HMPB的芘基激基缔合物逐渐解离, 故HMPB对多巴胺呈现显著的比例荧光响应, 可在10 min内完成检测, 且呈现明显的浓度效应, 可在10~600 nmol/L范围内检测多巴胺的浓度, 检出限低达14.6 nmol/L. HMPB对生物体内多种潜在干扰物都没有荧光响应, 呈现出对多巴胺的较强的选择性.同时可以在生命体液尿液中检测多巴胺, 因此, HMPB是一种高效、灵敏、准确的多巴胺比例荧光探针, 为在生物体内检测多巴胺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有效的方法.
4
实验部分
MOME的合成见参考文献[1]. HMPB的合成:氩气保护下, 将0.56 g (2 mmol) 1-溴芘的25 mL新蒸乙醚溶液冷却至-78 ℃, 然后缓慢滴入正丁基锂溶液(1.6 mol/L, 2.5 mL, 4 mmol), 滴加完毕后, 低温反应1 h, 升至室温, 继续搅拌2 h.然后再次降温到-78 ℃, 滴入MOME乙醚溶液0.28 g (1 mmol), 滴加完毕后反应30 min, 升至室温, 搅拌过夜.然后加入20 mL稀盐酸, 继续搅拌0.5 h.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 收集有机相, 抽干溶剂后用石油醚重结晶, 得到黄色晶体0.67 g, 1.9 mmol, 产率为96%. 1H NMR (400 MHz, CDCl3) δ: 9.214 (d, J=12 Hz, 1H), 8.302 (d, J=10 Hz, 1H), 8.268 (t, J=8 Hz, 2H), 8.197 (t, J=8 Hz, 2H), 8.140 (d, J=8.0 Hz, 1H), 8.09 (d, J=8 Hz, 1H), 8.062 (t, J=12 Hz, 1H), 6.975 (s, 2H), 6.346 (s, 1H), 2.417 (s, 3H), 2.332 (s, 6H); 13C NMR (100 MHz, CDCl3) δ: 138.27, 136.19, 135.72, 133.80, 131.13, 130.64, 128.87, 127.56, 127.42, 125.73, 125.44, 125.40, 124.73, 124.63, 124.27, 22.20, 21.25. GC-MS m/z calcd: 348.17, found: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