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Shao Limin. On the Universal Calcula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Titration Error[J]. Chemistry, 2017, 80(3): 307-311.
再论滴定分析终点误差的统一计算
English
On the Universal Calcula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Titration Error
-
Key words:
- Quantitative Chemical Analysis
- / Titration
- / Titration Error
-
终点误差是滴定分析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滴定方法的理论研究以及实验设计都有重要指导作用。另外,终点误差涉及化学平衡的综合性知识,是高等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在现行分析化学教材中,四大滴定的终点误差计算没有统一,计算公式众多,不仅加重记忆负担,而且无法用于某些复杂滴定体系。很多研究致力于通过林邦公式统一终点误差的计算,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林邦公式只是近似公式,只有在滴定终点和化学计量点接近时才比较准确,并且仅适用于反应物化学计量关系为1 :1的滴定反应。由于林邦公式的以上局限性,终点误差计算没有真正实现统一[1~5]。
笔者在《滴定分析终点误差的通用高效计算策略》[6](简称“策略”文,下同) 中提出以体积定义式代替传统的浓度定义式,以实现终点误差计算的统一和准确滴定判别的统一。囿于篇幅,“策略”文没有给出这两种定义式等价的证明,因此导致某种误解:以为体积定义式并非普适,如闭凤丽等[7]在《滴定分析终点误差计算公式之探讨》(简称“探讨”文,下同) 中提到:“邵利民建立了直接以体积来计算终点误差,方法虽然简便,但是仅限于等浓度的情况,应属于式 (12) 的一个特例。”
本文给出了体积定义式与浓度定义式完全等价的理论证明;一方面为通过体积定义式统一终点误差进一步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也澄清了体积定义式在普适性方面可能存在的误解。此外,选取了3本具有代表性的分析化学教材,梳理、归纳出当前分析化学课程体系中终点误差的处理方法;剖析了终点误差处理策略的现状以及林邦公式的局限性。
1 终点误差的定义
1.1 终点误差的几种定义式
分别以X和T表示被测物和滴定剂,二者的分析浓度分别表示为cX和cT;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为:n X~m T;以VX表示被测物溶液体积,分别以Vep和Vsp表示滴定剂在滴定终点和化学计量点时的加入体积。
对于上述滴定体系,传统的终点误差定义式 (即浓度定义式) 为:
其中,cTep和cXep分别表示滴定剂和被测物在终点时的分析浓度。
“策略”一文提到的终点误差体积定义式为:
“探讨”一文提到的终点误差体积比定义式为:
其中,ρep=Vep/VX,ρsp=Vsp/VX。
关于上述3种定义式,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绝大部分国内教材采用浓度定义式,即式 (1);“策略”文提到以R=Vep/Vsp,看起来也是一种体积比,目的是减少一个变量,以方便计算;“探讨”文中提及的终点误差定义式 (文中式 (10)) 实际上是式 (1) 在m=n情况下的特例。
1.2 终点误差定义式之间的关系
终点误差的上述3种定义式完全等价,下面给出证明。
1.2.2 体积定义式与体积比定义式等价
根据体积比的定义,可得ρep=Vep/VX,ρsp=Vsp/VX,将之代入式 (3) 即可得到式 (2):
所以,终点误差的体积定义式与体积比定义式等价。
1.2.1 体积定义式与浓度定义式等价
终点时,滴定体系的体积为 (Vep+VX),因此根据cTep和cXep的含义,可以得到:
将以上二式代入式 (1),整理后得到:
在化学计量点时,被测物X和滴定剂T恰好完全反应,其物质的量符合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n X~m T,所以:
将式 (5) 代入 (4),即可得到体积定义式:
所以,终点误差的体积定义式与浓度定义式等价。
值得指出的是,上述证明过程中没有引入条件cT=cX,所以,体积定义式并不如“探讨”一文中所说的“……但是仅限于等浓度的情况,应属于式 (12) 的一个特例”(该文所指“式 (12)”即是体积比定义式)。
2 终点误差的计算
绝大多数国内分析化学教材中,终点误差通过浓度定义式来定义,然而,浓度定义式包含4个参数,参数较多且随着滴定体系的不同而改变,因此不方便直接计算终点误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 (基于浓度定义式) 推导出了效率较高的计算公式,最具代表性的当属EDTA配位滴定中的林邦公式。
采用导出公式来计算终点误差是当前分析化学教材的通行做法。由于滴定体系的不同和推导方式的差异,所以存在多个导出公式,客观上造成了计算公式众多、计算策略各异的复杂局面。为了剖析这种复杂局面,选取了3本教材,对其终点误差计算进行了总结,结果列于表 1。这3本教材分别是武汉大学主编的《分析化学》第五版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8],华中师范大学等六校合编的《分析化学》第四版 (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9],以及李龙泉等编著的《定量化学分析》第二版 (中国科学院指定考研参考书)[10]。这3本教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表 1基本可以反映当前分析化学课程体系中终点误差的计算策略。
表 1中的“林邦公式”特指Ringbom导出的用于计算EDTA配位滴定终点误差的公式[11]。该公式拓展到其他滴定体系时,需要进行修正,这就是表中提及的“类林邦公式”。
“武大版”在酸碱滴定、配位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的终点误差计算中,均采用林邦公式或者类林邦公式,看上去最为统一。但是仍然存在多个计算式,例如一元酸、多元酸和混合酸滴定体系的类林邦公式并不相同。此外,对于某些复杂体系,如不对称电对的氧化还原滴定,教材中没有提供相应的类林邦公式 (有人推导出了这一公式[12],形式过于复杂,实用价值不高)。可见,这种统一是不完全的,形式相近的计算公式并没有提高计算效率。
“华中师大版”的终点误差计算较为简单,仅涉及四大滴定中的酸碱滴定和配位滴定,而在酸碱滴定中也只是介绍了一元酸 (碱) 滴定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只涉及了两种滴定体系,该教材也没有采用统一的计算策略。
“科大版”的终点误差计算最为全面,四大滴定全部涉及;在氧化还原滴定中,除了对称电对之外,还介绍了不对称电对滴定的终点误差计算。“科大版”仅在配位滴定使用了林邦公式,而在酸碱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中,使用了从浓度定义式导出的计算公式 (非林邦公式形式,多个公式)。
武汉大学版《分析化学》属于经典,其内容常为其他教材所借鉴,“华中师大版”和“科大版”即是如此。然而,在终点误差的处理方面,这两本教材却与“武大版”大相径庭,没有刻意通过林邦公式统一计算。这一方面说明了终点误差计算策略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表明“以林邦公式统一终点误差”这种处理方式没有明显的优越性。
3 终点误差计算的统一
统一终点误差计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林邦公式进行统一是一种常见策略,相关研究文献很多,也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武大版”教材即采取这种策略。如前所述,这种策略其实没有实现完全统一:不同滴定体系的类林邦公式仍不相同,尽管形式相近。另外一些研究旨在提高统一程度,为此引入多个参数 (以适应不同滴定体系),进而推导出一个接近普适的类林邦公式,但是公式异常复杂,实用价值很低。
以林邦公式统一终点误差的策略陷入一种困境:提高统一程度却增大了相应算式的复杂性;对算式进行简化却又降低了通用性,不得不增加简化算式的数量以适用于不同的滴定体系。即使在算式的通用性和复杂性之间取得平衡,达到形式上的某种统一,但是也没有完全走出这个困境。
上述困境的直接原因是林邦公式是一个适用范围有限的公式:仅能用于化学反应计量关系为1 :1的滴定反应[13]。在更深层次上,上述困境可能源于分析化学经典课程体系中的“公式化”思路,即为某类问题提供一个计算公式,强调计算的可完成性。在教学中,这种“公式化”策略会导致两个严重问题,一是“按图索骥”式的解题方法失之灵活,难免机械套用;二是无法解决一些复杂问题,因为无公式可用 (如下面例题2)。
为了摆脱上述困境,真正实现终点误差的统一计算,需要一个通用同时具有良好计算性的公式。1.1节中介绍的体积定义式能够满足这些要求。通过体积定义式计算终点误差的实质是:将终点时平衡体系的基本等量关系,如电荷平衡、物料平衡或者能斯特方程,转化为关于R (R=Vep/Vsp) 的代数方程,解之即可。这个代数方程多数情况下是关于R的一元代数方程,所以运算量比较小。下面通过一些例题进行说明,例题均选自文献[13],部分数值略有修改。
例1:用0.10mol/L的NaOH溶液滴定0.050mol/L的H3PO4溶液,滴定至第二化学计量点,以百里酚酞为指示剂,终点为pHep=10.0。计算终点误差 (Ka1=7.6×10-3,Ka2=6.3×10-8,Ka3=4.4×10-13)。
解 分别用Vep和Vsp表示滴定终点和化学计量点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并令R=Vep/Vsp。根据反应物浓度和滴定反应的计量关系,易知被测物溶液的体积等于Vsp,因此,终点时溶液的总体积等于 (Vep + Vsp)。
终点时体系的电荷平衡方程 (Charge balance equation,CBE) 如下:
通过分布分数将上式中的[H2PO4-]ep、[HPO42-]ep和[PO43-]ep表示为关于[H+]ep的代数式,得到式 (6):
易知:[Na+]ep=0.10Vep/(Vep+Vsp)=0.10R/(R+1),cH3PO4, ep=0.050Vsp/(Vep+Vsp)=0.050/(R+1),将以上参数代入 (6) 式,整理后得到关于R的一元方程:R=(0.050a+b)/(0.10-b),其中:
解之可得R=1.0034,进而求得终点误差Et=(R-1)×100%=0.34%。
如果滴定到第一化学计量点,甲基橙作为指示剂,pHep=4.4,那么解题思路不变,通过终点时CBE得到的定量关系仍然是式 (6),只是被测物溶液的体积等于2Vsp,终点时溶液的总体积等于 (Vep+2Vsp),相应参数如下:
将以上参数代入式 (6),整理后得到关于R的一元方程,解之可得R=0.9952,进而求得终点误差Et=(R-1)×100%=-0.48%。
NaOH对H3PO4的滴定体系,滴定到第一化学计量点和第二化学计量点实质上没有区别,然而在传统的、基于浓度定义式的终点误差计算中,各自的计算公式差别很大,而且形式复杂[8, 10]。
例2:在pH=6.0的缓冲溶液中,通过配位滴定测量溶液中14种镧系离子的总量。滴定剂为0.028mol/L的EGTA溶液,14种镧系离子的浓度均为0.0020mol/L。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并且设滴定终点仅由LaIn决定。计算终点误差。(pLat|二甲酚橙, pH=6.0=5.6,αY (H)|pH=6.0=4.47×104,按照周期表顺序,14种镧系离子的KMY分别为3.55×1015,5.01×1015,1.12×1016,1.91×1016,7.59×1016,1.26×1017,8.71×1016,1.86×1017,2.63×1017,2.40×1017,2.51×1017,3.02×1017,6.02×1017,6.46×1017)。
分析 终点时溶液中存在多种金属离子,但是只有La的浓度已知,所以,必须消去物料平衡中含有其他金属离子的项,这可以借助分布分数来实现。
解 分别用Vep和Vsp表示滴定终点和化学计量点时加入EGTA溶液的体积,并令R=Vep/Vsp。根据反应物浓度和滴定反应的计量关系,易知被测物溶液的体积等于Vsp,因此终点时溶液的体积等于 (Vep+Vsp)。
终点时关于EGTA的物料平衡方程 (Mass balance equation,MBE) 为:
通过分布分数,消去上式中的各配离子浓度,得到:
其中,cM, ep表示溶液中14种镧系离子在滴定终点时的分析浓度;易知,cM, ep=0.0020/(R+1)。
另外一个条件是[La′]ep=10-5.6。结合K′LaY以及La的MBE,得到:
通过以上两式消去R,简单整理后得到关于[Y′]ep的方程:
其中,A=K′LaY[Y′]ep 1+K′LaY[Y′]ep +…+ K′LuY[Y′]ep 1+K′LuY[Y′]ep。
通过文献[13]的附录程序iroots在[10-9,10-8]范围内搜索,得到[Y′]ep的双精度数值为5.00128×10-9,进而计算得到R=0.99957。所以,终点误差Et=(R-1)×100%=-0.043%。
通过以上两道例题可以看出,体积定义式是一种通用的终点误差计算方法,记忆负担很轻,运算量也不大。对于例题1,通过类林邦公式也能够求解[8];对于例题2,类林邦公式或者其他公式则无能为力。
4 结论
终点误差目前广泛采用的计算策略是以浓度定义式为基础,推导出各种便于计算的公式。而终点误差体积定义式等价于传统的浓度定义式,并具有形式直观、计算高效的优点,能够统一四大滴定的终点误差计算。此外,体积定义式具有良好的计算实用性,不再需要进一步推导计算式,因此是一种“去公式化”的终点误差计算策略。并且,体积定义式能够计算传统方法无能为力的复杂问题,而林邦公式仅适用于简单滴定体系的终点误差计算,不适合终点误差的统一。
-
-
[1]
陶德祥.化学通报, 1990, 53(10):54-55. http://www.cqvip.com/QK/94692X/199010/286997.html
-
[2]
陈兴国, 寇宗燕, 胡之德.大学化学, 1991, 6(3):54-5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XHX199103019.htm
-
[3]
王园朝, 包海峰.大学化学, 2013, 28(3):82-8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XHX201303018.htm
-
[4]
刘少英.大学化学, 1990, 5(2):50-51. http://www.cqvip.com/QK/96492X/199002/225257.html
-
[5]
龚兆胜, 黄红苹.大学化学, 2010, 25(6):69-72.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XHX201006019.htm
-
[6]
邵利民.化学通报, 2012, 75(10):952-95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XTB201210020.htm
-
[7]
闭凤丽, 尹华勤, 甘峰.化学通报, 2015, 78(9):859-863. http://www.hxtb.org/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41228001&flag=1
-
[8]
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 (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
[9]
华中师范大学等6校合编, 分析化学 (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
[10]
李龙泉, 朱玉瑞, 金谷等.定量化学分析 (第二版).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5.
-
[11]
A Ringbom. 1963. Complexation in Analytical Chemistry:A Guide for the Critical Selection of Analytical Methods Based on Complexation Reactions. New York:Interscience
-
[12]
梁保安, 郭德敏, 刘永和.许昌师专学报, 1992, 11:41-49. http://www.cqvip.com/Main/Detail.aspx?id=916281
-
[13]
邵利民.分析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6.
-
[1]
-
表 1 三本国内教材中四大滴定的终点误差处理模式a
Table 1. Different strategies of computing titration error in three textbooks in China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0
- HTML全文浏览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