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 >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2023年第51卷第6期封面及目次
2023, 51(6):
[摘要]  (944) [HTML全文] (944) [PDF 10304KB] (24)
摘要:
评述与进展
核酸酶驱动DNA步行器的构建及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邓碧桃, 徐斐, 曹慧, 袁敏, 于劲松, 阴凤琴, 吴秀秀, 叶泰
2023, 51(6): 911-921  doi: 10.19756/j.issn.0253-3820.221589
[摘要]  (1213) [HTML全文] (1213) [PDF 6353KB] (24)
摘要:
对食品中污染物的快速、高灵敏检测是预防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DNA步行器(DNA walker)是一种在结构与功能上具有可编程性的动态纳米机器,其在自由能驱动下沿着预设轨道界面产生持续性机械位移。核酸酶驱动DNA步行器具有优异的信号放大能力和反应动力学,将其与核酸适配体相结合构建的生物传感器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本文综述了核酸酶驱动的DNA步行器的构建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的纳米酶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马逍, 赵丹, 吴培成, 林继泓, 王芳, 许艳杰, 何龙龙, 刘欣雨, 孙健
2023, 51(6): 922-933  doi: 10.19756/j.issn.0253-3820.221625
[摘要]  (1705) [HTML全文] (1705) [PDF 7593KB] (33)
摘要:
纳米酶是一类具有类酶活性的纳米材料,在分析化学和疾病诊疗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是由金属节点和有机配体形成的多孔晶体材料,其结构与天然酶有一定的相似性。目前,研究者已经开发了多种基于MOFs的纳米酶,包括具有类过氧化物酶、类氧化酶、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类水解酶活性的纳米酶等,并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根据材料的结构特点,将基于MOFs的纳米酶分为原始MOFs、化学修饰MOFs、MOFs复合材料和MOFs衍生物4类,介绍了这4类纳米酶制备的基本原理与最新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根据比色传感、荧光传感和电化学传感等分析策略,综述了MOFs基纳米酶在生物分析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讨论了其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基于流体动力单细胞高效捕获的微流控芯片结构研究进展
潘婷, 武园园, 郭广生, 汪夏燕
2023, 51(6): 934-944  doi: 10.19756/j.issn.0253-3820.231008
[摘要]  (1663) [HTML全文] (1663) [PDF 10364KB] (30)
摘要:
单细胞分析对于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药物筛选和生理病理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微流控芯片能够精确控制单细胞的微环境,实时监测单细胞的行为,已成为单细胞分析的强大工具。单细胞捕获是单细胞分析的重要步骤。目前已报道了多种微流控芯片用于单细胞捕获的方法,其中基于流体动力的微流控芯片单细胞捕获方法具有操作方便、单细胞捕获效率高等优点,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及使用。为了全面了解基于流体动力的微流控芯片单细胞捕获方法的研究现状,掌握单细胞高效捕获的微流控芯片结构设计,实现单细胞精准快速分析,本文综述了基于流体动力的单细胞高效捕获(>70%)原理及微流控芯片结构,根据结构设计不同分为微井结构、微柱结构和旁路通道结构,介绍了单细胞高效捕获的微流控芯片优化过程,总结了微流控芯片的材质、结构特点及单细胞捕获效率等,对不同单细胞捕获结构的优势及不足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基于流体动力的微流控芯片单细胞捕获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研究报告
制备金纳米棒标记的免疫层析试纸条用于临床血清样本中心肌肌钙蛋白I的快速检测
王皓冬, 姚超群, 樊吉文, 贺玉泉, 王振新
2023, 51(6): 945-953  doi: 10.19756/j.issn.0253-3820.221536
[摘要]  (913) [HTML全文] (913) [PDF 10610KB] (14)
摘要:
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是心肌损伤的生物标志物之一,快速检测其血清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诊断至关重要。本研究以鼠抗cTnI单克隆抗体(4T21cc-19C7cc,dAb)修饰的金纳米棒(Gold nanorod,GNR)为标记探针,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制备侧流免疫层析试纸条(Lateral flow immunochromatographic test strip,LFITS),用于快速检测临床血清样本中的cTnI。此GNR标记的LFITS(GNR-LFITS)具有可定量检测、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优点,检测血清中cTnI的线性范围为5~100 ng/mL,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为1.2 ng/mL,与其它蛋白的交叉反应值均小于5%。GNR-LFITS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能力,对临床血清样本中cTnI的检测结果与商用酶联免疫(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试剂盒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0.989),在AMI早期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基于氧化铈双重纳米酶活性的比率型比色传感器检测对氧磷
王翠, 白立鹏, 宋盼盼, 盖盼盼, 李峰
2023, 51(6): 954-961  doi: 10.19756/j.issn.0253-3820.231079
[摘要]  (1253) [HTML全文] (1253) [PDF 7513KB] (11)
摘要:
基于氧化铈(CeO2)的类有机磷水解酶和类氧化酶活性发展了一种比率型比色传感方法,实现了对氧磷的灵敏、准确检测。具有类有机磷水解酶活性的CeO2纳米粒子(CeO2 NPs)可催化对氧磷水解为对硝基苯酚,其在400 nm处有明显吸收峰,溶液体系由无色变为黄色; CeO2还具有类氧化酶活性,催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氧化为氧化态TMB,在653 nm处有明显吸收峰,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当目标物对氧磷存在时,400 nm处吸光度(A400)增高;同时对氧磷抑制其类氧化酶活性,653 nm处吸光度(A653)降低。基于对氧磷加入前后体系A400/A653比值的变化,实现了对氧磷的灵敏、准确检测,检出限为0.03 μmol/L(S/N=3)。利用本方法检测了韭菜样品中对氧磷的含量,加标回收率在92.0%~99.2%之间。本研究发展了一种基于CeO2纳米酶双重活性的比率型比色传感检测方法,为食品中对氧磷残留的灵敏检测提供了新策略。
基于富G序列的无标记荧光传感器检测单链核酸
任林娇, 薛梦晓, 陈青华, 魏铭航, 张培, 秦自瑞, 闫艳霞, 姜利英
2023, 51(6): 962-971  doi: 10.19756/j.issn.0253-3820.221546
[摘要]  (1205) [HTML全文] (1205) [PDF 1183KB] (12)
摘要:
具有特定构象的富G序列(如G-四链体和G-三链体)与荧光染料相互作用可有效增强其荧光信号强度,被广泛应用于构建无标记荧光生物传感。本研究以硫磺素T(Thioflavin T,ThT)为荧光染料,构建了两种基于富G序列的无标记荧光传感器,用于检测阿尔兹海默病标志物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的基因序列。实验结果表明,分子发夹茎长为4个碱基时,富G序列以G-三链体的结构存在,以此构建的G-三链体传感器的输出信号随Aβ基因浓度增加而降低,线性检测范围为1~100 nmol/L,检出限为0.3 nmol/L(S/N=3)。分子发夹茎长为8个碱基且5'端添加碱基AATT时,其与Aβ基因结合后,富G序列多以G-四链体结构存在,以此构建的G-四链体传感器的输出信号随Aβ基因浓度增加而增强,线性检测范围为0.1~100 nmol/L,检出限为0.04 nmol/L (S/N=3)。两种传感器制备过程相似但检测原理不同,为富G序列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参考,同时为单链核酸的无标记荧光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梯度薄膜增敏的光波导表面散射传感方法用于生物气溶胶探测
赵敏, 刘紫威, 唐弘毅, 童朝阳, 祁志美
2023, 51(6): 972-981  doi: 10.19756/j.issn.0253-3820.231018
[摘要]  (1219) [HTML全文] (1219) [PDF 6920KB] (10)
摘要:
生物气溶胶监测对于疾病防控、防化反恐、环境保护与资源调查等至关重要。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折射率梯度薄膜增敏的平板玻璃光波导表面散射传感方法,通过探测光波导散射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分析生物气溶胶在光波导表面的颗粒沉降过程,进而获取生物气溶胶的浓度等信息。本研究通过理论推导得出光波导散射光强度与沉降粒子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选用牛血清蛋白(BSA)水溶液作为生物气溶胶原液,采用五氧化二钽(Ta2O5)梯度薄膜增敏的离子交换平板玻璃单模光波导测试了BSA分子团聚体沉降引起的表面散射光变化,通过比对测试分析了Ta2O5梯度薄膜的增敏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散射光强度随BSA分子团聚体沉降量的增加而增大,与BSA原液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当单模玻璃光波导表面覆盖Ta2O5梯度薄膜后,其在横电基模(TE0)下对BSA分子团聚体沉降的探测灵敏度提高了50倍,并且采用TE0模测得的探测灵敏度比横磁基模(TM0)高4倍。本研究制备的Ta2O5梯度薄膜增敏的平板玻璃光波导结构简单、制作容易、稳定性好,基于此波导的表面散射传感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探测成本低,在生物气溶胶实时探测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快速自成胶的可注射粘性热敏水凝胶的抗菌和促进伤口愈合性能分析
黄童黛, 曹玉玉, 江云静, 翟贝贝, 白荣先, 吴杰, 尤祥宇, 孙红梅
2023, 51(6): 982-993  doi: 10.19756/j.issn.0253-3820.231142
[摘要]  (1117) [HTML全文] (1117) [PDF 25094KB] (14)
摘要:
开发具有形状适应性和良好抑菌活性的智能水凝胶对于细菌感染创面的治疗非常重要。本研究以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壳聚糖(CS)、β-甘油磷酸钠(β-GP)和聚多巴胺纳米颗粒(PDA NPs)为原料,制备了具有粘附性和光热抗菌活性的可注射热敏水凝胶。通过在CS上接枝具有贻贝类活性的邻苯二酚基团,提高了水凝胶与组织的粘附性。在生理温度(37℃)下,邻苯二酚改性壳聚糖(CHI-C)、β-GP和PDA NPs经过简单搅拌混匀后,放置1.5 min即可通过氢键和席夫碱键结合形成交联网络。在水凝胶中引入具有高效光热转换能力的PDA NPs不仅赋予水凝胶优异的光热抗菌能力,而且增强了水凝胶网络的力学性能。本研究制备的CHI-C/β-GP/PDA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异的光热转化能力和极佳的抗菌效果。此水凝胶可在小鼠创面原位形成,这为不规则伤口愈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智能水凝胶有望成为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伤口敷料,用于促进细菌感染伤口的愈合。
用于氢过氧自由基光谱和动力学分析的腔衰荡光谱装置
胡晓, 倪世传, 杨娜娜, 王春晖, 韦娜娜, 方波, 刘栋沅, 赵卫雄, 张为俊
2023, 51(6): 994-1002  doi: 10.19756/j.issn.0253-3820.231062
[摘要]  (1338) [HTML全文] (1338) [PDF 1613KB] (10)
摘要:
基于近红外腔衰荡光谱技术(CRDS)结合闪光光解,搭建了一套用于瞬态自由基探测的高灵敏度实验装置。通过扫描自主设计的光学谐振腔腔长,实现激光器与腔的模式耦合,基于线性回归求和(LRS)算法对衰荡曲线进行拟合,获得衰荡时间,在20.3 km有效光程和6.25 s采集时间下,系统可实现5.05×10-11 cm-1的探测灵敏度。使用266 nm Nd:YAG激光器光解臭氧(O3)和乙炔(C2H2)的混合物产生氢过氧自由基(HO2·),测量了HO2·在6638.203 cm-1位置处的特征吸收,获得了分辨率为0.002 cm-1的吸收光谱。在2 kPa条件下,通过测量HO2·自反应的衰变获得了6638.203 cm-1处HO2·的吸收截面(σ)为3.3×10-19 cm2/molecule,对应的吸收谱线强度(S)为6.02×10-21 cm-1/(molecule/cm2)。
锆基金属有机框架与Fe2O3复合材料对砷的吸附及机理研究
余文婷, 罗明标
2023, 51(6): 1003-1012  doi: 10.19756/j.issn.0253-3820.221186
[摘要]  (905) [HTML全文] (905) [PDF 1850KB] (10)
摘要:
利用水热法制备UiO-66(OH)@Fe2O3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于As(Ⅲ)和As(Ⅴ)的吸附。结果表明,UiO-66(OH)@Fe2O3去除As(Ⅲ)的最佳pH=11,平衡吸附时间为180 min,最大吸附量为140.0 mg/g,此时去除As(Ⅲ)的主要形态为H2AsO3-; UiO-66(OH)@Fe2O3去除As(Ⅴ)的最佳pH=9,平衡吸附时间为90 min,最大吸附量为260.0 mg/g,在该pH值下去除As(Ⅴ)的主要形态为HAsO42-。进一步探究了此吸附剂对砷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考察了共存离子对吸附的影响,并评价了吸附剂的重复使用效果。结果表明,此吸附剂对As(Ⅲ)和As(Ⅴ)的去除均满足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并且在不同温度下的ΔG0均小于零,表明整个吸附过程属于自发的单层的化学吸附。除PO43-外,其它共存离子对吸附的影响较小。将吸附后的材料用0.25 mol/L Na2SO4洗脱,5次吸附-解吸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对As(Ⅲ)的去除率达60%以上,对As(Ⅴ)的去除率达80%以上。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等的表征结果表明,此吸附剂对砷的吸附主要是以化学过程为主,砷主要通过与中心原子锆络合形成Zr—O—As键以及与Fe2O3水解产生的铁氢氧化物共沉淀而被去除。此吸附剂对于不同形态的砷具有较好的吸附活性,同时为以锆基框架材料作为基底材料的复合材料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
混合模式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4种非甾体抗炎药残留
丁健桦, 徐文平, 朱玉玲
2023, 51(6): 1013-1023  doi: 10.19756/j.issn.0253-3820.211239
[摘要]  (1190) [HTML全文] (1190) [PDF 1040KB] (12)
摘要:
制备了咪唑离子液体功能化的混合模式硅胶吸附剂(Sil-IL),将其作为固相萃取(SPE)吸附剂,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方法(HPLC-UV),建立了测定牛奶中酮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和托芬那酸4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的分析方法。通过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元素分析对Sil-IL进行了表征,初步探索了Sil-IL对目标物的保留作用机理,考察了样品溶液的pH值、上样流速、淋洗液及洗脱溶剂体积等因素对SPE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il-IL对4种NSAIDs的保留主要通过疏水作用和阴离子交换作用,Sil-IL吸附剂对4种NSAIDs具有较好的萃取选择性和萃取效率。在优化的SPE条件下,托芬那酸的线性检测范围为4~1000 μg/L,其它3种NSAIDs的线性范围为3~1000 μg/L,相关系数(R2)为0.9996~0.9998,检出限为1.2~1.9 μg/kg(S/N=3),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1.0%~3.0%和1.9%~6.3%,加标回收率为90.8%~105.3%。本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背景干扰低小、操作简便,可用于奶制品中4种NSAIDs残留的同时检测。
基于硝基修饰的锆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中的米酵菌酸
方兰云, 江艳华, 李继革, 邱巧丽, 金米聪, 张丹丹, 张玉梅
2023, 51(6): 1024-1032  doi: 10.19756/j.issn.0253-3820.231040
[摘要]  (1147) [HTML全文] (1147) [PDF 4139KB] (13)
摘要:
建立了基于硝基修饰的锆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NO2-MOF)的分散固相萃取(DSPE)测定食品中米酵菌酸的方法。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氮气吸附实验等对合成的MOF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了一种比表面积大、结构稳定的MOF材料。此材料与米酵菌酸分子之间存在静电作用、π-π堆积效应和氢键等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基于此实现了对目标物米酵菌酸的选择性吸附。考察了此材料作为DSPE吸附剂吸附米酵菌酸的实验条件,包括溶液pH值、吸附剂分散方式、吸附剂用量、萃取时间以及解吸附溶剂类型等,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了米酵菌酸的检测方法,方法的定量限为1.6 μg/kg,检出限为0.5 μg/kg。此方法前处理时间短、灵敏度高、对环境友好,木耳和米粉中米酵菌酸的加标回收率为75%~96%,准确度高,为相关食品中痕量米酵菌酸的测定提供了技术参考。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尿液中8种苯系物和17种挥发性卤代烃
展学旺, 李彭辉, 徐琳
2023, 51(6): 1033-1041  doi: 10.19756/j.issn.0253-3820.221372
[摘要]  (1302) [HTML全文] (1302) [PDF 1724KB] (11)
摘要:
建立了尿液样品中8种苯系物(BTEX)和17种挥发性卤代烃(VHC)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GC-MS)。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萃取纤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尿液pH值、搅拌速度和盐效应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然后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以25种目标化合物色谱图总峰面积为响应值进行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分析。优化后的条件为:将2 mL调至pH=4的尿样、40 μL内标(氟苯和氯苯-d5,500 μg/L)和0.55 g NaCl加入40 mL顶空瓶中,选用75 μm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Carboxen/PDMS)纤维于51℃、搅拌速度为400 r/min条件下顶空萃取35 min。25种目标物在0.05~50 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 > 0.990),方法检出限为0.008~5.780 ng/L,定量限为0.027~19.268 ng/L; 25种目标物的回收率为78.9%~115.2%,相对标准偏差为0.7%~16.2%。将本方法应用于山东省莱阳地区健康人群尿液的测定,结果表明,在15个人体尿液样本中共检出20种目标化合物,总浓度范围为3.13~43.17 μg/L,中位浓度为5.78 μg/L。1,2,4三甲基苯(1,2,4-TMB)是BTEX中位数含量最高的化合物,1,3二氯苯(1,3-DCB)是VHC中位数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本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尿液样品中BTEX和VHC的同时检测,可为这两类化合物的人体暴露研究提供重要的方法学基础。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弛豫特性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同步评价菜籽煎炸油品质
彭丹, 陈名扬, 史翠熠, 苏敏, 陈竞男, 徐瑞
2023, 51(6): 1042-1050  doi: 10.19756/j.issn.0253-3820.221388
[摘要]  (1085) [HTML全文] (1085) [PDF 1026KB] (9)
摘要:
油脂作为煎炸食品的重要配料,其品质对产品质量安全和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菜籽油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菜籽油在煎炸过程中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resonance,LF-NMR)弛豫信号的影响,研究了菜籽油品质指标与弛豫特性之间的相关性,通过LF-NMR弛豫特性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菜籽煎炸油品质指标同步检测模型,并探究了自变量数对模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菜籽油的酸价、极性组分、茴香胺值、羰基价、黏度和吸光度均随煎炸时间延长而增大,而碘值逐渐减小;煎炸过程中菜籽油回波衰减曲线的衰减速率呈上升趋势;弛豫特性指标(T2wT21T22S22S23)与菜籽煎炸油的品质指标(酸价、极性组分、茴香胺值、羰基价、黏度、吸光度和碘值)呈显著相关(p < 0.05);同步检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大于0.93,相对平均偏差(RAD)小于0.15,与单变量检测模型相比,除茴香胺值外,其它指标的RAD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均降低了55%以上。本研究结果表明,基于LF-NMR同步评价煎炸油品质是可行的,同时也为复杂体系的快速在线监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季铵化磁性壳聚糖复合材料对磷酸化肽的富集研究
周丝, 彭宇, 陈燕萍, 贾琼
2023, 51(6): 1051-1058  doi: 10.19756/j.issn.0253-3820.231052
[摘要]  (1348) [HTML全文] (1348) [PDF 4766KB] (7)
摘要:
蛋白质磷酸化是最重要和最普遍的翻译后修饰之一,蛋白质磷酸化的测定对于全面了解生物过程中的磷酸化途径至关重要。质谱技术是分析蛋白质磷酸化的重要手段,但磷酸化肽固有的低丰度、低电离效率以及与非磷酸化肽共存等特性严重影响质谱对其进行直接分析。为解决此问题,需在质谱分析前对磷酸化肽进行选择性富集。本研究制备了一种基于季铵化磁性壳聚糖的复合材料用于磷酸化肽的富集。此磁性材料具有快速的磁响应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正电性以及廉价易得等优点。采用β-酪蛋白作为模型蛋白质,结果表明此材料对磷酸化肽具有良好的富集选择性。经过富集后,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检测手段,方法的检出限为0.4 fmol。本方法被成功用于脱脂牛奶中磷酸化肽的检测,表明其对复杂样品中磷酸化肽的富集和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飞行时间质谱测定生物样品中掺金属微塑料
杨璞, 方昊, 孟紫薇, 郑令娜, 汪冰, 王萌, 刘广才, 程文播, 丰伟悦
2023, 51(6): 1059-1065  doi: 10.19756/j.issn.0253-3820.231035
[摘要]  (929) [HTML全文] (929) [PDF 3419KB] (19)
摘要:
建立了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飞行时间质谱(SP-ICP-TOF-MS)分析生物样品中掺金属聚苯乙烯颗粒的新方法。采用四甲基氢氧化铵和过氧化氢消解含有聚苯乙烯微塑料颗粒的小鼠肝脏样品;采用离心浓缩的方法消除消解液中的基体,以满足SP-ICP-TOF-MS分析要求。本方法对聚苯乙烯颗粒的回收率为102%±11%,微塑料颗粒中Ce、Eu、Ho和Lu的检出限为0.004~0.026 fg,颗粒数量浓度检出限为37 particles/mL。本方法为研究微塑料的环境污染和毒理提供了新途径。
分析化学 2023年第51卷第2期 封面及目次
2023, 51(2):
[摘要]  (867) [HTML全文] (867) [PDF 10627KB] (867)
摘要:
评述与进展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易荣楠, 吴燕, 王俊力, 赵芳, 陈锦杨
2023, 51(2): 147-159  doi: 10.19756/j.issn.0253-3820.221424
[摘要]  (1057) [HTML全文] (1057) [PDF 5532KB] (1057)
摘要: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一种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化学原理自组装形成的具有周期性网格晶态的多孔结构材料,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使其成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材料。由于MOFs可极大地提高金属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基底的目标富集和信号增强性能,因此,基于MOFs的SERS基底受到了广泛关注。同时,高效的SERS基底使SERS技术可实现高灵敏、高选择性、无损和快速检测。将MOFs应用于SERS技术,极大地促进了SERS技术的发展并拓宽了其应用范围。本文总结了SERS的发展、MOFs基底的类别及其在SERS中的应用,提出了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挑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金属有机凝胶的应用研究进展
吕福慧, 李琛琛, 李悦, 崔琳, 罗细亮
2023, 51(2): 160-171  doi: 10.19756/j.issn.0253-3820.221312
[摘要]  (1286) [HTML全文] (1286) [PDF 6933KB] (1286)
摘要:
金属有机凝胶(Metal-organic gels,MOGs)是一类以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通过非共价作用桥联形成的凝胶材料。与制备耗时的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相比,MOGs可在温和条件下通过配位自组装、氢键作用、π-π堆积和范德华力形成多孔超分子结构,具有制备简单、比表面积大、热稳定性好、结构可调谐及金属位点丰富等优点,在传感和分析检测领域应用广泛,同时在催化、吸附、储能、电致变色器件等领域的应用也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对近年来MOGs在上述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了评述,分析了其面临的挑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纳米材料在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技术中的应用进展
王闯, 覃露媛, 李冬梅, 薛晋娟, 郭磊, 唐丽
2023, 51(2): 172-183  doi: 10.19756/j.issn.0253-3820.221328
[摘要]  (1037) [HTML全文] (1037) [PDF 1135KB] (1037)
摘要:
近年来,基于纳米材料的激光解吸/电离质谱(LDI-MS)技术发展迅速。由于纳米材料具有激光吸收能量转移效率高、比表面积大、易功能化修饰、自身不易电离等特性,因此,LDI-MS技术具备灵敏、快速、高通量和谱图背景相对纯净等优点。本文针对近十年来基于碳基纳米材料、硅基纳米材料、金属有机框架、共价有机框架、金属基纳米材料等的LDI-MS在生物医学分析中的检测应用现状进行了分类和简要评述,并基于分析物种类和灵敏度等因素,比较了各类纳米材料的多种改性或复合途径的影响,聚焦于内外源代谢物空间分布的适用性,简要论述了各类纳米材料在质谱成像中的应用进展,最后阐述了该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研究报告
基于分子信标策略的CRISPR/Cas12a荧光传感器用于循环肿瘤DNA的放大检测
张函笑, 代晓春, 周亚楠, 吕旭珍, 弓韬, 赵旭华, 于保锋
2023, 51(2): 184-193  doi: 10.19756/j.issn.0253-3820.221203
[摘要]  (1283) [HTML全文] (1283) [PDF 9388KB] (1283)
摘要:
构建了一种以分子信标(Molecular beacon,MB)为信号探针的CRISPR/Cas12a生物传感器,用于循环肿瘤DNA(Circular tumor DNA,ctDNA)的快速放大检测。MB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颈部末端分别标记有荧光素(FAM)和四甲基罗丹明(TAMRA)两种荧光基团。ctDNA不存在时,CRISPR/Cas12a体系无活性,无法切割MB,因此MB两端的荧光基团由于形成发夹结构的颈部相互靠近而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显示出TAMRA的荧光。当ctDNA存在时,ctDNA特异性识别Cas12a/crRNA二元复合物并激活Cas12a的反式切割活性。由于单链DNA是Cas12a最敏感的底物,因此MB的环部单链首先被切割,继而引起颈部双链的解离而导致两种荧光团彼此远离,无法发生FRET,最终显示出FAM的荧光信号。对MB环部的碱基数目、MB浓度以及crRNA与Cas12a的浓度比例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优条件下,1.7~500 pmol/L范围内,ctDNA浓度与传感器在518 nm处的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6 pmol/L(3σ)。将此传感器用于血清样品中ctDNA的检测,回收率在93%~110%之间。
基于曼尼希反应的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用于灵敏检测甲醛
吴金丹, 曹莹姿, 陈凯欣, 查勇超, 刘鸿燊, 周平, 李楠
2023, 51(2): 194-203  doi: 10.19756/j.issn.0253-3820.221482
[摘要]  (1270) [HTML全文] (1270) [PDF 2643KB] (1270)
摘要:
甲醛是一类无色无味的致癌物,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对甲醛的灵敏检测在环境监测、毒物评估、临床诊断和医疗保健等领域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合成了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emission,AIE)效应的荧光探针四羟基四苯基乙烯(Tetra(4-hydroxyphenyl)ethylene,TPE-4OH),在1,2,4,5-苯四胺四盐酸盐(1,2,4,5-Benzenetetramine tetrahydrochloride,BTA)存在条件下,TPE-4OH与溶液中的甲醛分子发生曼尼希反应,从而发生AIE,引起荧光增强,荧光强度变化与体系中的甲醛水平密切相关,通过测定TPE-4OH的AIE强度可检测水溶液中甲醛浓度。优化了反应物浓度、溶液pH值以及反应时间等条件。在最优条件下,本方法检测甲醛的线性范围为1.0~2000 μmol/L,检出限为1.0 μmol/L。将本方法应用于血清样品中甲醛浓度的检测,回收率为93.7%~106.4%,显示了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为水溶液中甲醛浓度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微波辅助法合成硼、氮掺杂碳点用于检测抗坏血酸
李佳昕, 刘梦婷, 卢朝粉, 徐娅娟, 曹秋娥, 周川华
2023, 51(2): 211-218  doi: 10.19756/j.issn.0253-3820.221314
[摘要]  (838) [HTML全文] (838) [PDF 1818KB] (838)
摘要:
以乙二胺为碳源和氮源,4-羟基苯硼酸为硼掺杂剂,采用微波辅助法一步合成了硼、氮掺杂碳点(B,N-CD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形貌、光学性质等进行表征。B,N-CDs的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400和510 nm。以硫酸奎宁为参照,B,N-CDs的相对量子产率为9.94%。Fe3+的存在可使此CDs的荧光猝灭,而抗坏血酸(AA)可通过将Fe3+还原为Fe2+,使B,N-CDs的荧光恢复,基于此,建立了一种检测AA的荧光分析方法。本方法对AA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在1.0~80.0 μmol/L浓度范围内,B,N-CDs的荧光恢复程度与AA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49 μmol/L(S/N=3)。将此方法应用于果汁中AA的测定,结果较好。
高丽槐素与水溶性磷酸盐柱[6]芳烃包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分子模拟研究
陶欣, 张郡童, 杨云汉, 杨举, 苏丽娇, 陈艳, 杨明坤, 杨丽娟
2023, 51(2): 219-228  doi: 10.19756/j.issn.0253-3820.221469
[摘要]  (986) [HTML全文] (986) [PDF 1316KB] (986)
摘要:
以水溶性磷酸盐柱[6]芳烃(PP6A)为主体,天然药物高丽槐素(MAA)为客体,采用饱和溶液法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主客体包合物MAA/PP6A。以包合物的载药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MAA/PP6A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采用荧光光谱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MAA/PP6A包合物进行表征;运用核磁共振、分子模拟对接、半经验分子轨道法研究了MAA与PP6A包合物的包合模式。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包合物的最优制备条件为: PP6A与MAA物质的量之比为2∶1,温度为50℃,制备时间为8 h,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荧光光谱滴定结果表明,MAA与PP6A之间的包合比为1∶1,并且主客体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法计算得到主客体络合常数为2.458×104 L/mol;分析测试结果表明,MAA/PP6A包合物已制备成功;MAA与PP6A形成包合物后,其水溶性从0.3463 mg/mL提高至6.123 mg/mL,有效改善了MAA的水溶性。半经验分子轨道法和分子对接计算结果表明,主客体之间存在弱相互作用,MAA进入PP6A的空腔中形成构象稳定的包合物,PP6A是MAA的良好宿主,最优包合模式与核磁共振研究结果一致。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尿液中4种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壬基酯增塑剂代谢物
韩林学, 邱天, 林潇, 刘嘉融, 胡小键, 张续
2023, 51(2): 229-238  doi: 10.19756/j.issn.0253-3820.221183
[摘要]  (1143) [HTML全文] (1143) [PDF 1108KB] (1143)
摘要:
建立了尿液中4种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壬基酯(DINCH)增塑剂代谢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2 mL尿液经β-葡萄糖醛酸酶/芳基硫酸酯酶水解,采用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对目标分析物进行富集净化,氮吹浓缩至0.5 mL。以Acquity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作为分析柱,0.05%乙酸乙腈和0.05%乙酸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负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定性和内标法定量分析。4种DINCH代谢物在0.01~5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大于0.9996,方法检出限为0.01~0.03 ng/mL,方法定量限为0.03~0.10 ng/mL,加标回收率为74%~124%,相对标准偏差为1.2%~15.0%,日内精密度为3.5%~6.2%,日间精密度为6.9%~9.8%。应用此方法测定了55份尿液样本,结果显示,4种DINCH代谢物均可检出。MINCH、oxo-MINCH、OH-MINCH和cx-MINCH的检出率分别为18.2%、47.3%、98.2%和100%,检出浓度分别为
生物矿化法合成乳铁蛋白硫化铜纳米粒子及其光热抗肿瘤性能研究
范博, 刘岚, 吴倩, 郑子良, 邢洋, 张娟, 张瑞平
2023, 51(2): 239-249  doi: 10.19756/j.issn.0253-3820.221293
[摘要]  (1363) [HTML全文] (1363) [PDF 8195KB] (1363)
摘要:
基于近红外光二区(NIR-Ⅱ)的肿瘤光热治疗具有生物组织穿透更深、组织散射或吸收更少、皮肤最大允许暴露光照功率更高等优点。本研究采用生物矿化法一步合成了结构简单、生物相容性高、稳定性好且具有肿瘤靶向作用的乳铁蛋白硫化铜纳米粒子(Lactoferrin-mediated copper sulfide nanoparticles,CuS@Lf NPs)。此纳米粒子在NIR-II窗口具有光吸收,可在1064 nm激光照射下实现肿瘤光热治疗。乳铁蛋白不仅改善了硫化铜纳米粒子的溶解性,提高了其生物相容性和肿瘤靶向性,而且利用Lf的抗氧化作用可清除光热治疗后的氧化损伤。采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考察了CuS@Lf NPs的光吸收性质,结果表明,其在NIR-Ⅱ区1000~1300 nm范围内具有较强吸收,在1064 nm激光照射下实现了有效的光热转换,光热转化效率为25.84%,光热稳定性好。以LRP-1高表达的U87神经胶质瘤为模型,研究了CuS@Lf NPs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CuS@Lf NPs具有优良的体内光热性能,在NIR-Ⅱ区1064 nm激光照射下可有效实现肿瘤的热消融,安全性好,为实现NIR-Ⅱ光热抗肿瘤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钴酸镧/氧化铈异质结纳米材料对甲醛气敏性能研究
胡明江, 吕春旺, 王旭荣, 牛哲荟
2023, 51(2): 250-258  doi: 10.19756/j.issn.0253-3820.221395
[摘要]  (1162) [HTML全文] (1162) [PDF 7525KB] (1162)
摘要: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CoO3和表面改性的LaCoO3/CeO2纳米材料,将其均匀涂覆于氧化铝陶瓷管表面形成敏感薄膜,用于快速检测甲醛。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方法对样品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LaCoO3可有效改善CeO2的吸附氧含量、异质结组成和催化氧化还原性能。传感器气敏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工作温度为150℃时,LaCoO3/CeO2对甲醛(20 μg/m3)的响应值为60.1,响应/恢复时间为5.6/9.8 s,检出限(S/N=6)为1.0 μg/m3。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计算了LaCoO3/CeO2的功函数、总态密度和能带分布。从表面氧吸附过程、异质结作用和LaCoO3催化氧化还原循环等角度,探讨了LaCoO3/CeO2对甲醛的气敏机理,证实了LaCoO3是一种改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气敏性能的优良催化剂。
高吸附性能胭脂虫红超支化磁性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在环境水检测中的应用
王悦, 贺一晋, 乔晨曦, 郝旖, 张军杰, 吕东梅, 高瑞霞
2023, 51(2): 259-268  doi: 10.19756/j.issn.0253-3820.221361
[摘要]  (1325) [HTML全文] (1325) [PDF 2332KB] (1325)
摘要:
采用缩水甘油醚为功能单体,胭脂虫红为目标物,裸磁球为载体,通过简单的开环聚合反应首次合成了具有高吸附性能的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磁性吸附剂(Fe3O4-HPG)用于高效吸附胭脂虫红。通过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仪(TGA)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e3O4-HPG具有均一的粒径、良好的磁性和稳定的晶型结构。同时,对Fe3O4-HPG进行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吸附和重复利用性实验考察。所制备的吸附剂具有高的吸附量(106.06 mg/g)、快的吸附速率(60 min)以及较好的重复利用性(8次重复循环使用后吸附效率为95.8%)。以合成的Fe3O4-HPG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并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实现了对环境水中胭脂虫红的高效吸附、富集和检测,回收率>94.6%。本研究制备的新型胭脂虫红吸附剂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能力。
基于四极杆-双压线形离子阱质谱的同步碎裂和累积技术研究
李畅, 谢洁, 刘梅英, 黄泽建, 戴新华, 江游, 方向, 田地
2023, 51(2): 269-275  doi: 10.19756/j.issn.0253-3820.221315
[摘要]  (1615) [HTML全文] (1615) [PDF 997KB] (1615)
摘要:
四极杆-线形离子阱(Quadrupole-linear ion trap,Q-LIT)串联质谱结合同步碎裂和累积技术(简称同步技术)相比于离子阱质谱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定量准确性。本研究针对离子阱在相同气压条件下无法同时使阱内离子的捕获与检测效率达到最佳的问题,研制了四极杆-双压线形离子阱(Quadrupole-dual pressurelinear ion trap,Q-DPLIT)串联质谱,并结合同步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灵敏度和准确性。此仪器由一个四极杆与两个双曲线形离子阱轴向串联,四极杆筛选前体离子进入离子阱Ⅰ ,同时在离子阱Ⅰ上施加复合波形,使得前体离子的碎裂、产物离子的隔离和累积同时进行,产物离子被传输到离子阱Ⅱ中检测。改变引入离子阱Ⅰ的氦气流量,研究不同流量条件下离子阱捕获离子的能力,筛选最佳的分析条件。结果表明,Q-DPLIT和Q-LIT分别处于最佳条件时,Q-DPLIT捕获利血平产物离子的数量是Q-LIT的4.2倍;使用Q-DPLIT检测以100 μg/mL VVFFGG肽段(m/z=625.3 amu)为基质的10~100 ng/mL GVFGVF目标肽段(m/z=625.3 amu)时,离子累积时间为0.1~10 s,使用同步技术测得目标产物离子(m/z=460.3 amu)信号强度相比于未使用此技术提升至1.3~10倍,线性相关系数从0.6693~0.9449提升至0.9942~0.9994。结合Q-DPLIT和同步技术可进一步提高灵敏度,降低基质的干扰,在复杂基质中痕量物质的分析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基于表面钝化效应的增强型均相阴极光电化学分析
闫梦华, 杨高霞, 王光丽
2023, 51(2): 276-286  doi: 10.19756/j.issn.0253-3820.221494
[摘要]  (1071) [HTML全文] (1071) [PDF 2104KB] (1071)
摘要:
基于Cd2+对硒化铅量子点(PbSe QDs)光电流的增强作用,构建了新型的分离式均相光电化学(PEC)传感器,分别用于miRNA-21和癌胚抗原(CEA)的灵敏检测。此传感器利用含有T-Hg2+-T碱基错配的发夹结构DNA,其环部分别与miRNA-21或CEA适配体的互补链结合形成双链,借助DNA链置换反应进行信号放大,释放发夹结构中的Hg2+。Hg2+与CdS QDs进行阳离子交换释放Cd2+,Cd2+与固定在电极上的PbSe QDs发生阳离子交换反应,在PbSe QDs表面形成硒化镉(CdSe),消除了PbSe表面的电子-空穴复合中心,提高了电荷的分离效率,增强了光电流响应。本方法检测miRNA-21的线性范围为5.0×10-16~5.0×10-10 mol/L,检出限为6.8×10-17 mol/L(S/N=3);对CEA检测的线性范围为5.0×10-2~5.0×104 pg/mL,检出限为0.007 pg/mL(S/N=3)。此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选择性,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基于过氧自由基原位测量的大气臭氧光化学生成速率研究
俞辉, 姚易辰, 徐学哲, 韦娜娜, 赵卫雄, 张为俊
2023, 51(2): 287-295  doi: 10.19756/j.issn.0253-3820.221313
[摘要]  (1165) [HTML全文] (1165) [PDF 1053KB] (1165)
摘要:
过氧自由基(HO2和RO2)是挥发性有机物大气氧化反应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体,在大气一次污染物降解和二次污染物形成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因此,过氧自由基的外场准确测量对研究大气化学反应机理和大气污染成因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宽带腔增强吸收光谱-化学放大过氧自由基测量装置,原位在线测量了大气中总过氧自由基(RO2*=HO2+RO2)的浓度,结合NO的测量,实现了臭氧光化学生成速率(P(O3))的实时快速测量。利用此装置对2021年淮北市夏季臭氧光化学生成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夏季过氧自由基日均峰值体积比为75×10-12V/V),臭氧生成速率日均峰值为14×10-9V/V)/h,臭氧生成速率对NO的变化更敏感。此外,在污染时段,臭氧光化学生成速率提升显著,对当地臭氧浓度具有重要影响。
氮和磷共掺杂碳纳米粒子荧光猝灭选择性检测亚叶酸钙
李莉, 李猛, 杨明利, 李洪雷, 张焕, 马跃, 林乐儿, 张明
2023, 51(2): 296-304  doi: 10.19756/j.issn.0253-3820.221407
[摘要]  (1311) [HTML全文] (1311) [PDF 3525KB] (1311)
摘要:
以磷酸铵((NH43PO4)和抗坏血酸钠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氮和磷共掺杂碳纳米粒子(N/P-CNPs),量子产率为19%。基于亚叶酸钙(CF)对N/P-CNPs的快速、高选择性猝灭,建立了测定CF的新方法。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在0.2~108.5 μmol/L范围内,CF的浓度与N/P-CNPs的荧光猝灭程度((F0-F)/F0F0为N/P-CNPs的初始荧光强度,F为加入CF后的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5 μmol/L。经实验验证,CF对N/P-CNPs的荧光猝灭机理为内滤效应和静态猝灭效应。将本方法用于实际样品中CF含量的检测,所得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为检测CF提供了一种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