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教学中引入动态缓冲容量“去公式化”计算的新策略

张红医 石志红 张志军

引用本文: 张红医, 石志红, 张志军. 分析化学教学中引入动态缓冲容量“去公式化”计算的新策略[J]. 大学化学, 2024, 39(3): 390-394. doi: 10.3866/PKU.DXHX202309030 shu
Citation:  Hongyi Zhang,  Zhihong Shi,  Zhijun Zhang. A New Strategy for “De-formulized” Calculation of Dynamic Buffer Capacity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Education[J]. University Chemistry, 2024, 39(3): 390-394. doi: 10.3866/PKU.DXHX202309030 shu

分析化学教学中引入动态缓冲容量“去公式化”计算的新策略

    通讯作者: 张红医,Email:hyzhang@hbu.edu.cn
  • 基金项目:

    2021年河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材料化学国家一流专业(YS23-YLZY-021);河北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JG2023005,YJG2023003)

摘要: 缓冲容量是分析化学重要内容。目前教材中缓冲容量计算没有考虑缓冲溶液与样品溶液混合时体积的变化,这种不考虑体积变化的缓冲容量被称为“静态”缓冲容量。而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缓冲溶液与样品溶液混合后的体积远远大于缓冲溶液的原始体积,此时需要考虑“动态”缓冲溶液。这里提出了一种“动态”缓冲容量问题的“去公式化”解决方案,它完全基于学科思想的底层逻辑,不会增加学生学习的记忆负担。

English

    1. [1]

      Van Slyke, D. R. J. Biol. Chem. 1922, 52, 525.Van Slyke, D. R. J. Biol. Chem. 1922, 52, 525.

    2. [2]

      Kolthoff, I. M.; Rosenblum, C. Acid-Base Indicators; Macmillan: New York, NY, USA, 1937; p. 25.Kolthoff, I. M.; Rosenblum, C. Acid-Base Indicators; Macmillan: New York, NY, USA, 1937; p. 25.

    3. [3]

      彭崇慧, 冯建章, 张锡瑜, 李娜, 张新祥. 分析化学——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 第4版.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4. [4]

      武汉大学主编. 分析化学(上册). 第6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5. [5]

      彭笑刚. 大学化学, 1987, 2 (5), 39.

    6. [6]

      戴明, 李俊义. 华中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0, No. 3, 96.

    7. [7]

      岳宣峰, 段亚娟, 孙君岳, 简亚军, 张延妮. 大学化学, 2021, 36 (9), 193.

    8. [8]

      Michałowska-Kaczmarczyk, A. M.; Michałowski, T. J. Solut. Chem. 2015, 44, 1256.Michałowska-Kaczmarczyk, A. M.; Michałowski, T. J. Solut. Chem. 2015, 44, 1256.

    9. [9]

      祝珣, 马文静. 中国大学教学, 2014, No. 9, 67.

    10. [10]

      张红医, 何珺瑶, 石志红. 大学化学, 2023, 38 (11), 293.

    11. [11]

      GeoGebra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h. [2023-09-25]. https://ggb123.cn/calculatorGeoGebra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h. [2023-09-25]. https://ggb123.cn/calculator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210
  • HTML全文浏览量:  9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23-09-07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