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Volume 37 Issue 10
2022, 37(10): 210701
doi: 10.3866/PKU.DXHX202107015
Abstract:
选择无机化学课程中的“缓冲溶液”一节内容进行隐性思政元素的渗透,在对“缓冲溶液”课程设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学生学情、教学评价等方面阐述了这节课所面临的教学环境,并提出针对缓冲溶液设计的思政元素,在导入部分、实验部分、缓冲溶液作用机理部分以及应用部分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而进一步提出思政教育作为隐性思想教育载体在高校无机化学课程中的重要性,也明确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堂的同向同行。
选择无机化学课程中的“缓冲溶液”一节内容进行隐性思政元素的渗透,在对“缓冲溶液”课程设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学生学情、教学评价等方面阐述了这节课所面临的教学环境,并提出针对缓冲溶液设计的思政元素,在导入部分、实验部分、缓冲溶液作用机理部分以及应用部分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而进一步提出思政教育作为隐性思想教育载体在高校无机化学课程中的重要性,也明确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堂的同向同行。
2022, 37(10): 210804
doi: 10.3866/PKU.DXHX202108047
Abstract:
无机化学是高等学校化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之一,该课程特点鲜明,在思政育人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理清课程思政目标和元素的基础之上,笔者开展了无机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在教学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强化价值引领和育人功能。结果表明,融入了思政元素的无机化学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视野,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了无机化学的彰显度。
无机化学是高等学校化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之一,该课程特点鲜明,在思政育人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理清课程思政目标和元素的基础之上,笔者开展了无机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在教学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强化价值引领和育人功能。结果表明,融入了思政元素的无机化学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视野,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了无机化学的彰显度。
2022, 37(10): 220402
doi: 10.3866/PKU.DXHX202204025
Abstract:
无机元素化学是面向理工科化学、材料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本文从化学元素周期表发展史、化学元素发现史、中国古代科学史、中国化学家榜样、化学元素“两面性”、拓展课程思政育人时空等方面,构筑无机元素化学课程思政知识链条,促进知识传授和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
无机元素化学是面向理工科化学、材料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本文从化学元素周期表发展史、化学元素发现史、中国古代科学史、中国化学家榜样、化学元素“两面性”、拓展课程思政育人时空等方面,构筑无机元素化学课程思政知识链条,促进知识传授和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
2022, 37(10): 220304
doi: 10.3866/PKU.DXHX202203049
Abstract:
在多年无机化学教学实践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目标-平台-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教学目标为统领,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的落实搭建了课堂、活动与媒体多种实现平台,平台的多样性保证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多渠道灵活实现。为了实现课程评价对教学过程的导向作用,课程评价中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强调学科知识评价与思政知识评价相结合,使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在多年无机化学教学实践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目标-平台-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教学目标为统领,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的落实搭建了课堂、活动与媒体多种实现平台,平台的多样性保证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多渠道灵活实现。为了实现课程评价对教学过程的导向作用,课程评价中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强调学科知识评价与思政知识评价相结合,使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2022, 37(10): 210908
doi: 10.3866/PKU.DXHX202109083
Abstract: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科技领域的进步也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因此树立文化自信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天工开物》作为一部中国17世纪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蕴含了古人在生产实践中化学知识的总结,有机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科学观念。本文将《天工开物》中的化学科技知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提取,结合思想政治导向,在化学类通识课程“化学与人类文明”中进行整合与导入,对科技与文化的传承,尤其在学生心中确立“科技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科技领域的进步也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因此树立文化自信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天工开物》作为一部中国17世纪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蕴含了古人在生产实践中化学知识的总结,有机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科学观念。本文将《天工开物》中的化学科技知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提取,结合思想政治导向,在化学类通识课程“化学与人类文明”中进行整合与导入,对科技与文化的传承,尤其在学生心中确立“科技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2022, 37(10): 210909
doi: 10.3866/PKU.DXHX202109092
Abstract:
构建了“三维度一核心”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从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切入方式三个维度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实现核心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发挥了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构建了“三维度一核心”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从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切入方式三个维度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实现核心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发挥了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022, 37(10): 211205
doi: 10.3866/PKU.DXHX202112052
Abstract:
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任务。分析化学作为一门融合了化学、物理、材料和数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在大学生的思政建设中至关重要。本文以体外诊断技术为例,立足分析化学理论和实验知识点,挖掘其中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提出了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方法,为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经验。
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任务。分析化学作为一门融合了化学、物理、材料和数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在大学生的思政建设中至关重要。本文以体外诊断技术为例,立足分析化学理论和实验知识点,挖掘其中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提出了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方法,为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经验。
2022, 37(10): 220100
doi: 10.3866/PKU.DXHX202201006
Abstract:
在学情与学科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分析化学(1)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思路,凝炼四大核心育人元素,构建了课程思政案例库。从学生学习能力、社会认知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潜力等角度出发,借助案例、事件或问题进行多元融合的创新教学设计,以期构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链接点,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实现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探索从教学走向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学情与学科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分析化学(1)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思路,凝炼四大核心育人元素,构建了课程思政案例库。从学生学习能力、社会认知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潜力等角度出发,借助案例、事件或问题进行多元融合的创新教学设计,以期构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链接点,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实现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探索从教学走向教育的有效途径。
2022, 37(10): 220306
doi: 10.3866/PKU.DXHX202203068
Abstract: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推进思政教育在分析化学课程的融入体系建设,构建知识传授、能力运用、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思政元素提炼及其融入方式、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六个方面对教学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立足多年的分析化学教学实践,结合学科教学特点与思政教育要求,提出画龙点睛式、元素化合式、案例穿插式和讨论辨析式等教学策略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分析化学课堂,为高等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推进思政教育在分析化学课程的融入体系建设,构建知识传授、能力运用、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思政元素提炼及其融入方式、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六个方面对教学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立足多年的分析化学教学实践,结合学科教学特点与思政教育要求,提出画龙点睛式、元素化合式、案例穿插式和讨论辨析式等教学策略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分析化学课堂,为高等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2022, 37(10): 220407
doi: 10.3866/PKU.DXHX202204077
Abstract:
分析化学被誉为“现代化学之母”,与许多学科存在密切的联系。以分析化学课程为载体融入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和多元化成效评价体系,实现理工科类专业课的价值引领,具有重要意义。分别从理论教学、实验学习、实践应用、科研创新等方面介绍了全方位构建分析化学课程思政体系的有效途径及其实施方法,并建立分析化学课程思政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以此强化成效评价,优化教学内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想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
分析化学被誉为“现代化学之母”,与许多学科存在密切的联系。以分析化学课程为载体融入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和多元化成效评价体系,实现理工科类专业课的价值引领,具有重要意义。分别从理论教学、实验学习、实践应用、科研创新等方面介绍了全方位构建分析化学课程思政体系的有效途径及其实施方法,并建立分析化学课程思政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以此强化成效评价,优化教学内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想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
2022, 37(10): 220701
doi: 10.3866/PKU.DXHX202207010
Abstract:
总结了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分析化学学科本科毕业论文课程思政教育的思路及实践过程。根据分析化学以“量”为核心的独特学科特点,从论文选题、实验设计操作及学位论文撰写指导等方面,探讨了全过程、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总结了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分析化学学科本科毕业论文课程思政教育的思路及实践过程。根据分析化学以“量”为核心的独特学科特点,从论文选题、实验设计操作及学位论文撰写指导等方面,探讨了全过程、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2022, 37(10): 220607
doi: 10.3866/PKU.DXHX202206077
Abstract:
分析化学学科发展迅速,知识体系庞大繁杂,与众多学科相互交错,密切关联,课程教学难度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精心挖掘关于教学内容的思政教育元素,巧妙还原教学内容涉及知识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还原科学成果、技术的认知发现过程,教育学生从学科的动态历史发展中体会到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人。本文根据分析化学教材章节内容模块,介绍了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的设计与探索,以期为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分析化学学科发展迅速,知识体系庞大繁杂,与众多学科相互交错,密切关联,课程教学难度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精心挖掘关于教学内容的思政教育元素,巧妙还原教学内容涉及知识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还原科学成果、技术的认知发现过程,教育学生从学科的动态历史发展中体会到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人。本文根据分析化学教材章节内容模块,介绍了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的设计与探索,以期为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2022, 37(10): 211204
doi: 10.3866/PKU.DXHX202112044
Abstract:
厦大化院自主研发仪器的历史悠久,在国内高校久负盛名,这也是厦大化院始终恪守“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形成的“敢为先、重细节、合为贵”的学科文化的体现。本文以“仪器示教中心”所展示的一些仪器实物或照片为载体,介绍厦大化院自主研发仪器的渊源和历史,以及这些仪器所凝聚的老一辈科学家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及爱国、爱专业的家国情怀及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对激发和启迪年轻一代科学原创的好奇心,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和培养新时代高素质高水平专业人才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厦大化院自主研发仪器的历史悠久,在国内高校久负盛名,这也是厦大化院始终恪守“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形成的“敢为先、重细节、合为贵”的学科文化的体现。本文以“仪器示教中心”所展示的一些仪器实物或照片为载体,介绍厦大化院自主研发仪器的渊源和历史,以及这些仪器所凝聚的老一辈科学家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及爱国、爱专业的家国情怀及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对激发和启迪年轻一代科学原创的好奇心,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和培养新时代高素质高水平专业人才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2022, 37(10): 220300
doi: 10.3866/PKU.DXHX202203003
Abstract:
在“大思政”格局下,挖掘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德育内涵和思政元素,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探索,对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难点出发,以“三维九点”的融合思路构建思政教育体系。通过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实验教学项目,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同时,建立“科研反哺教学”实践机制,修订教学目标,丰富课程评价体系,加强教学反思。经过项目化和案例化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具备了较好的仪器使用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实现了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合力发挥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大思政”格局下,挖掘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德育内涵和思政元素,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探索,对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难点出发,以“三维九点”的融合思路构建思政教育体系。通过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实验教学项目,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同时,建立“科研反哺教学”实践机制,修订教学目标,丰富课程评价体系,加强教学反思。经过项目化和案例化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具备了较好的仪器使用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实现了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合力发挥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22, 37(10): 220300
doi: 10.3866/PKU.DXHX202203008
Abstract:
为了在检验专业分析化学实验中强化课程思政的融入,以思政元素与学生认知体验的关联为出发点进行教学模式探索,设计气相色谱法测定连花清瘟胶囊中薄荷脑含量的实验。通过优化色谱条件以适配课堂教学内容,并探索可使课程达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实验设计思路。教学实践表明,此新设计气相色谱实验内容能提高学生的仪器分析实践操作能力,并发挥独特的思政育人功能。
为了在检验专业分析化学实验中强化课程思政的融入,以思政元素与学生认知体验的关联为出发点进行教学模式探索,设计气相色谱法测定连花清瘟胶囊中薄荷脑含量的实验。通过优化色谱条件以适配课堂教学内容,并探索可使课程达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实验设计思路。教学实践表明,此新设计气相色谱实验内容能提高学生的仪器分析实践操作能力,并发挥独特的思政育人功能。
2022, 37(10): 220307
doi: 10.3866/PKU.DXHX202203075
Abstract: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学生培根铸魂的必然选择。大学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是“课程思政”的有益载体和媒介,本文从大学仪器分析课程特征出发,剖析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继而针对仪器分析实验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整体设计和实施,并以“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实验”为例,进行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合的教学探索与有益尝试。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学生培根铸魂的必然选择。大学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是“课程思政”的有益载体和媒介,本文从大学仪器分析课程特征出发,剖析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继而针对仪器分析实验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整体设计和实施,并以“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实验”为例,进行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合的教学探索与有益尝试。
2022, 37(10): 211204
doi: 10.3866/PKU.DXHX202112047
Abstract:
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进。基于课程思政的理念,本文从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考核评价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深入探讨浸润式课程思政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从而充分发挥实验课程的育人功能。
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进。基于课程思政的理念,本文从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考核评价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深入探讨浸润式课程思政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从而充分发挥实验课程的育人功能。
2022, 37(10): 220304
doi: 10.3866/PKU.DXHX202203048
Abstract:
当前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是高等教育的改革重点。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为载体,立足大学理工专业课程自身的特点,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将学生做为主体,深刻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针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考核等方面对物理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与传统教学相比,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是高等教育的改革重点。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为载体,立足大学理工专业课程自身的特点,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将学生做为主体,深刻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针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考核等方面对物理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与传统教学相比,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022, 37(10): 220308
doi: 10.3866/PKU.DXHX202203085
Abstract:
安庆师范大学省级物理化学教学团队,立足地方化学化工支柱产业需求,把握学校办学定位,依托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省级工程中心平台,以一个教研室基层党支部为核心引领,四个课堂互融互通,优化迭代线上线下两方面课程资源,按照课程内容的逻辑顺序和时空维度,持续建设一个特色物理化学课程群。通过历年实践所构建的“1421”理工类专业课程建设模式,为课程思政的持续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课程育人效果显著,可为高校理工类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一定借鉴。
安庆师范大学省级物理化学教学团队,立足地方化学化工支柱产业需求,把握学校办学定位,依托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省级工程中心平台,以一个教研室基层党支部为核心引领,四个课堂互融互通,优化迭代线上线下两方面课程资源,按照课程内容的逻辑顺序和时空维度,持续建设一个特色物理化学课程群。通过历年实践所构建的“1421”理工类专业课程建设模式,为课程思政的持续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课程育人效果显著,可为高校理工类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一定借鉴。
2022, 37(10): 220403
doi: 10.3866/PKU.DXHX202204036
Abstract: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中重要的育人理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在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紧紧围绕“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从课程设计、师资提升、教学实施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中重要的育人理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在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紧紧围绕“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从课程设计、师资提升、教学实施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22, 37(10): 210705
doi: 10.3866/PKU.DXHX202107051
Abstract:
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材料物理化学”为例,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性质,进行了课程思政的建设实践,分析了思政元素融入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的途径:一般元素直接融合、重点元素模块化设计是当前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模式,典型思政元素的开发和拓展升华是工科专业基础课程值得关注的方向。
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材料物理化学”为例,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性质,进行了课程思政的建设实践,分析了思政元素融入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的途径:一般元素直接融合、重点元素模块化设计是当前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模式,典型思政元素的开发和拓展升华是工科专业基础课程值得关注的方向。
2022, 37(10): 220506
doi: 10.3866/PKU.DXHX202205064
Abstract: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物理化学课程是理工科类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本文结合物理化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采用将知识学习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设计理念,并以“界面现象”内容的教学为例,充分挖掘了与界面现象相关的思政素材,并阐述了将知识线与思政线“双线融合”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实施过程,以期为物理化学教师提供整体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和实例。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物理化学课程是理工科类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本文结合物理化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采用将知识学习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设计理念,并以“界面现象”内容的教学为例,充分挖掘了与界面现象相关的思政素材,并阐述了将知识线与思政线“双线融合”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实施过程,以期为物理化学教师提供整体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和实例。
2022, 37(10): 210707
doi: 10.3866/PKU.DXHX202107073
Abstract:
立足于教学实践,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素养为目标,充分挖掘了结构化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模式,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教学过程,对结构化学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探索。
立足于教学实践,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素养为目标,充分挖掘了结构化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模式,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教学过程,对结构化学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探索。
2022, 37(10): 210800
doi: 10.3866/PKU.DXHX202108006
Abstract:
结构化学是化学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我们深挖结构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探索和重新设计。通过将现代化学的科学素养与思政教学融合起来,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深刻意识到化学对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旨在通过结构化学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教学启示与教学实践,将近年结构化学科研成果作为思政核心、情境式教学作为重要思政教学方法、我国科学家在结构化学中取得的成就作为思政素材三个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未来化学发展所需要的价值观念、关键能力以及必备品质。
结构化学是化学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我们深挖结构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探索和重新设计。通过将现代化学的科学素养与思政教学融合起来,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深刻意识到化学对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旨在通过结构化学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教学启示与教学实践,将近年结构化学科研成果作为思政核心、情境式教学作为重要思政教学方法、我国科学家在结构化学中取得的成就作为思政素材三个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未来化学发展所需要的价值观念、关键能力以及必备品质。
2022, 37(10): 220405
doi: 10.3866/PKU.DXHX202204059
Abstract:
结构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包含的知识点多、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教学内容中蕴含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本文结合结构化学教学内容,凝练几例体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课程思政案例,旨在引导学生在掌握物质结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同时,领悟科学知识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
结构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包含的知识点多、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教学内容中蕴含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本文结合结构化学教学内容,凝练几例体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课程思政案例,旨在引导学生在掌握物质结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同时,领悟科学知识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
2022, 37(10): 220204
doi: 10.3866/PKU.DXHX202202046
Abstract:
理工科类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的同时,发挥价值引领作用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基于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构建了“三个载体+四种途径”的有机化学课程思政体系,即以“理论教学、实验应用和卓越创新”三个教学模块为载体,“显性引导与隐性熏陶相结合、情境体验式、任务驱动式和专题嵌入式”为四种实现途径。并以“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为教学案例阐述全方位、多途径将思政元素与理论知识相融合的方法,培养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化学本科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理工科类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的同时,发挥价值引领作用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基于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构建了“三个载体+四种途径”的有机化学课程思政体系,即以“理论教学、实验应用和卓越创新”三个教学模块为载体,“显性引导与隐性熏陶相结合、情境体验式、任务驱动式和专题嵌入式”为四种实现途径。并以“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为教学案例阐述全方位、多途径将思政元素与理论知识相融合的方法,培养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化学本科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2, 37(10): 220206
doi: 10.3866/PKU.DXHX202202062
Abstract:
根据我校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大学的目标,推进煤炭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在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中,以一碳化学的“煤化路线”为切入点,结合教材中重要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介绍中国现代“煤化工”发展成就;通过教师课内讲授与学生课外调研相结合,充分利用自媒体辅助课程思政教学,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教学目的,培养煤炭行业创新型人才。
根据我校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大学的目标,推进煤炭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在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中,以一碳化学的“煤化路线”为切入点,结合教材中重要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介绍中国现代“煤化工”发展成就;通过教师课内讲授与学生课外调研相结合,充分利用自媒体辅助课程思政教学,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教学目的,培养煤炭行业创新型人才。
2022, 37(10): 220306
doi: 10.3866/PKU.DXHX202203060
Abstract:
有机化学是集理论知识与科学实践于一体的专业课程,如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推进“思政”建设,将思想教育与学生的课程学习紧密融合在化学与材料类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是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本文从课程导入、课程内容、第二课堂等课堂教学各环节挖掘思政元素,通过课堂导入中巧妙设计、多技术手段引入课程思政,在课程内容中找准切入点,潜移默化传递思政内容,开展课外实践创新活动,巧用第二课堂衔接融合思政内容,充分挖掘专业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潜在功能,“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实现高等教育“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目标。
有机化学是集理论知识与科学实践于一体的专业课程,如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推进“思政”建设,将思想教育与学生的课程学习紧密融合在化学与材料类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是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本文从课程导入、课程内容、第二课堂等课堂教学各环节挖掘思政元素,通过课堂导入中巧妙设计、多技术手段引入课程思政,在课程内容中找准切入点,潜移默化传递思政内容,开展课外实践创新活动,巧用第二课堂衔接融合思政内容,充分挖掘专业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潜在功能,“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实现高等教育“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目标。
2022, 37(10): 220609
doi: 10.3866/PKU.DXHX202206097
Abstract:
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多、知识覆盖面广,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分析了当前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深入推进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对高校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具有参考价值。
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多、知识覆盖面广,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分析了当前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深入推进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对高校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具有参考价值。
2022, 37(10): 220508
doi: 10.3866/PKU.DXHX202205080
Abstract: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根本任务和重要举措。美育作为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培育和塑造学生的价值观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手性章节讲授为例,从自然生活中的手性、手性相关的历史事件、中国科学家在手性研究上的贡献,以及手性与艺术融合的案例四个方面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和美育元素,将美育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中,使美育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实现以美育人、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根本任务和重要举措。美育作为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培育和塑造学生的价值观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手性章节讲授为例,从自然生活中的手性、手性相关的历史事件、中国科学家在手性研究上的贡献,以及手性与艺术融合的案例四个方面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和美育元素,将美育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中,使美育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实现以美育人、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2022, 37(10): 220509
doi: 10.3866/PKU.DXHX202205098
Abstract: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而课程思政是实施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课程教学中,真正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有机化学教学内容中蕴含了大量的思政资源,为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奠定了基础。本文以醛、酮教学为例,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探索精神与家国情怀、安全生产意识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科前沿与科技创新能力、拼搏奋斗精神等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学内容,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同时实现课程思政,将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在三全育人的格局下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化学人才。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而课程思政是实施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课程教学中,真正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有机化学教学内容中蕴含了大量的思政资源,为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奠定了基础。本文以醛、酮教学为例,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探索精神与家国情怀、安全生产意识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科前沿与科技创新能力、拼搏奋斗精神等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学内容,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同时实现课程思政,将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在三全育人的格局下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化学人才。
2022, 37(10): 211205
doi: 10.3866/PKU.DXHX202112059
Abstract:
高分子化学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有利于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本文结合抗疫、碳达峰、碳中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神州十二号发射,北京冬奥会等热点,从厚植家国情怀、培养科学精神、关爱启迪心灵、培养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四个自信”五个方面梳理该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思政教学内容的设计。
高分子化学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有利于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本文结合抗疫、碳达峰、碳中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神州十二号发射,北京冬奥会等热点,从厚植家国情怀、培养科学精神、关爱启迪心灵、培养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四个自信”五个方面梳理该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思政教学内容的设计。
2022, 37(10): 220403
doi: 10.3866/PKU.DXHX202204031
Abstract:
在高分子降解课程中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围绕高分子降解中的“卡脖子难题”“科学家故事”“工程伦理”等方面深入挖掘课程思政素材,通过“主题式”课程大作业汇报、“模拟联合国”等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课程思政教学,培养学生“科技报国”“科学发展观”“科学精神”和全球胜任力。
在高分子降解课程中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围绕高分子降解中的“卡脖子难题”“科学家故事”“工程伦理”等方面深入挖掘课程思政素材,通过“主题式”课程大作业汇报、“模拟联合国”等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课程思政教学,培养学生“科技报国”“科学发展观”“科学精神”和全球胜任力。
2022, 37(10): 220404
doi: 10.3866/PKU.DXHX202204045
Abstract:
结合高分子化学课程内容和高分子化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事迹、重要事件及典型高分子材料重要应用等等,提出该课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多个融入点,结合教学方法的改进,阐述了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巧妙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实现课程思政元素与理论课程教学和谐融合。
结合高分子化学课程内容和高分子化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事迹、重要事件及典型高分子材料重要应用等等,提出该课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多个融入点,结合教学方法的改进,阐述了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巧妙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实现课程思政元素与理论课程教学和谐融合。
2022, 37(10): 220409
doi: 10.3866/PKU.DXHX202204096
Abstract:
课程思政是专业教师在传递知识和培养能力过程中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并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的教育新要求。本文以OBE (目标导向)的理念为指导,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等方面实践和探索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首先确定工程技术人才应具备的德育目标;其次挖掘出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再次在实践中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助力思政教学;然后构建可衡量可考核的考核体系;最后找出课程思政改进的途径。为高校教育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课程思政是专业教师在传递知识和培养能力过程中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并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的教育新要求。本文以OBE (目标导向)的理念为指导,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等方面实践和探索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首先确定工程技术人才应具备的德育目标;其次挖掘出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再次在实践中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助力思政教学;然后构建可衡量可考核的考核体系;最后找出课程思政改进的途径。为高校教育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2022, 37(10): 220601
doi: 10.3866/PKU.DXHX202206010
Abstract:
为改善高分子化学实验的课程思政教育,从“教师–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四方面,将课程思政要素深度融入到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通过多方位提升教师素养、增加课程德育目标、完善课程教学设计,依托学校实体实验教学和“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平台”,结合线上线下和“虚–实”组合教学法,将课程思政贯穿于课前、课堂、课后各环节,覆盖线上线下、课堂内外,实现了专业知识教育、专业实验教学与思政素养培养的有机融合、有效统一、相互促进,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思政素养。
为改善高分子化学实验的课程思政教育,从“教师–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四方面,将课程思政要素深度融入到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通过多方位提升教师素养、增加课程德育目标、完善课程教学设计,依托学校实体实验教学和“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平台”,结合线上线下和“虚–实”组合教学法,将课程思政贯穿于课前、课堂、课后各环节,覆盖线上线下、课堂内外,实现了专业知识教育、专业实验教学与思政素养培养的有机融合、有效统一、相互促进,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思政素养。
2022, 37(10): 210800
doi: 10.3866/PKU.DXHX202108009
Abstract:
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的有机融合是理工科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从化工热力学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总结出了引人入胜、故事说理、类比关联、画龙点睛四大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并结合教学实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上述教学方法的运用将思政元素恰到好处地融入到了专业课程中,形成了协同效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的有机融合是理工科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从化工热力学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总结出了引人入胜、故事说理、类比关联、画龙点睛四大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并结合教学实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上述教学方法的运用将思政元素恰到好处地融入到了专业课程中,形成了协同效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022, 37(10): 211102
doi: 10.3866/PKU.DXHX202111021
Abstract:
课程思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背景下提出的创新教学模式。针对工科课程特点,结合多年化工原理教学经验,强化顶层设计,进行化工原理课程思政建设。在深入挖掘重要知识点对应思政元素的基础上,以启发式、任务驱动式、讨论式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文化自信等融入化工原理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此外,对学生进行长期有效追踪,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利用上述1 + 2N + 1模式(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长效追踪)进行教学实践,力求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课程思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背景下提出的创新教学模式。针对工科课程特点,结合多年化工原理教学经验,强化顶层设计,进行化工原理课程思政建设。在深入挖掘重要知识点对应思政元素的基础上,以启发式、任务驱动式、讨论式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文化自信等融入化工原理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此外,对学生进行长期有效追踪,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利用上述1 + 2N + 1模式(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长效追踪)进行教学实践,力求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2022, 37(10): 220508
doi: 10.3866/PKU.DXHX202205082
Abstract: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最终教育教学目标,提高立德树人育人成果。采用适合化工原理实验课程的“SMART-T”思政教学原则。从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建立、教学效果评价机制、思政融入方法、教学活动反思等方面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将思政教育融会贯通地应用到课程实践中,努力建设专业技能培养一流、思想道德引导一流的特色“双一流”课程。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最终教育教学目标,提高立德树人育人成果。采用适合化工原理实验课程的“SMART-T”思政教学原则。从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建立、教学效果评价机制、思政融入方法、教学活动反思等方面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将思政教育融会贯通地应用到课程实践中,努力建设专业技能培养一流、思想道德引导一流的特色“双一流”课程。
2022, 37(10): 220501
doi: 10.3866/PKU.DXHX202205016
Abstract:
课程思政是实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目标,落实“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径。高等生物化学是食品及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本文以高等生物化学课程为例,结合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通过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优化、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适当运用以及考核方式的完善等方面的探索,建构了新形势下研究生高等生物化学课程建设的具体举措,旨在为“大思政”格局下生物学相关领域课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课程思政是实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目标,落实“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径。高等生物化学是食品及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本文以高等生物化学课程为例,结合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通过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优化、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适当运用以及考核方式的完善等方面的探索,建构了新形势下研究生高等生物化学课程建设的具体举措,旨在为“大思政”格局下生物学相关领域课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2, 37(10): 210905
doi: 10.3866/PKU.DXHX202109056
Abstract:
综合化学实验作为高年级本科生的专业必修实践课,开设在学生需要树立职业道德观念,明确人生目标,关注社会发展,融入社会关系的关键时期。在新科技时代背景下,综合化学实验充分利用教学条件和设备的支撑,积极发挥师资思政育人的主观能动性,对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和融合,切实承担起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三重作用。
综合化学实验作为高年级本科生的专业必修实践课,开设在学生需要树立职业道德观念,明确人生目标,关注社会发展,融入社会关系的关键时期。在新科技时代背景下,综合化学实验充分利用教学条件和设备的支撑,积极发挥师资思政育人的主观能动性,对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和融合,切实承担起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三重作用。
2022, 37(10): 211208
doi: 10.3866/PKU.DXHX202112088
Abstract: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育人元素,依托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三层次实验课程体系,从爱国情怀与文化自信,世界观与方法论,安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四个方面构建化学实验课课程思政案例库,旨在服务教师课堂教学,助推化学实验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育人元素,依托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三层次实验课程体系,从爱国情怀与文化自信,世界观与方法论,安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四个方面构建化学实验课课程思政案例库,旨在服务教师课堂教学,助推化学实验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2022, 37(10): 220701
doi: 10.3866/PKU.DXHX202207017
Abstract:
厦门大学面向化学类大一学生开设的“基础化学实验(一)”课程于2020年获批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课程教学团队始终秉持“全面思政教育、立体思政教育、创新思政教育”的理念,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过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体系以及实验教学服务中,形成了厦门大学特色的德才并育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有机统一整体。本文主要介绍厦门大学“基础化学实验(一)”教学团队依托国家级一流化学实验课程,探索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化学实验教学思政育人体系及其实践案例,为丰富实验教学思政教育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思政教育形式提供可借鉴经验。
厦门大学面向化学类大一学生开设的“基础化学实验(一)”课程于2020年获批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课程教学团队始终秉持“全面思政教育、立体思政教育、创新思政教育”的理念,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过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体系以及实验教学服务中,形成了厦门大学特色的德才并育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有机统一整体。本文主要介绍厦门大学“基础化学实验(一)”教学团队依托国家级一流化学实验课程,探索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化学实验教学思政育人体系及其实践案例,为丰富实验教学思政教育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思政教育形式提供可借鉴经验。
2022, 37(10): 220700
doi: 10.3866/PKU.DXHX202207003
Abstract:
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家科技奖励项目,建立大学化学课程思政素材库。提炼出包括以身许国的情怀、勇攀高峰的志向、严谨治学的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开放包容的胸襟等与科学家精神高度契合的课程思政要素。运用上述课程思政要素可以加强大学化学课程思政中当代中国元素的体现。
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家科技奖励项目,建立大学化学课程思政素材库。提炼出包括以身许国的情怀、勇攀高峰的志向、严谨治学的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开放包容的胸襟等与科学家精神高度契合的课程思政要素。运用上述课程思政要素可以加强大学化学课程思政中当代中国元素的体现。
2022, 37(10): 211002
doi: 10.3866/PKU.DXHX202110028
Abstract:
本文调研了当前网络化学类“谣言”的现状,分析了化学类“谣言”与基础化学教学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并结合几则典型谣言转化为教学案例的具体教学实践,论述了化学类“谣言”素材转化为基础化学教学资源的可行性及其独特作用。
本文调研了当前网络化学类“谣言”的现状,分析了化学类“谣言”与基础化学教学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并结合几则典型谣言转化为教学案例的具体教学实践,论述了化学类“谣言”素材转化为基础化学教学资源的可行性及其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