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40243
以提高GaN/ZnO异质结光解水制氢性能为目标,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Li和Au元素掺杂GaN/ZnO异质结的电子结构、光学性质和光催化性能。电子结构计算表明GaN/ZnO异质结为直接带隙半导体,异质结类型为Z型,带隙为1.41 eV,能有效促进载流子分离。Li、Au掺杂后的各结构中除Li替位Zn结构外,均具有磁性。光学性质分析的结果表明,掺杂Li、Au元素可以提高体系的吸收系数,其中Li替位Zn后异质结具有较大的光吸收系数,同时具有较大的功函数(7.37 eV)和界面电势差(2.55 V),表明其可见光利用率较高,界面结构稳定且具有较大的内建电场,可以更有效地促进电子与空穴的迁移从而减小电子-空穴对的结合。Bader电荷分析表明掺杂元素Li和Au均失去电子。电子从GaN层向ZnO层转移,在界面处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内电场。Li替位Zn和Au同时替位近位的Ga和Zn所对应的2种结构的层与层之间转移的电子较多,说明其界面电势差较大且拥有较高的光生载流子迁移速率。光解水制氢性能分析表明,ZnO薄膜、GaN/ZnO异质结、Li替位Ga以及Li同时替位远位的Ga和Zn四种体系在pH=0时,满足光解水制氢的条件。GaN薄膜、ZnO薄膜和Li同时替位远位的Ga和Zn三种体系在pH=7时满足光解水制氢的条件。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10008
本文围绕环境问题设计了一个综合化学实验。制备了C/Bi/Bi2MoO6复合材料,并对其施加直流电压进行电极化处理,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表征得出电极化法不影响材料的形貌和组成结构,并且能有效增强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活性。本实验实现了化学、环境、能源与材料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实验可操作性强且绿色环保。通过实验改进和仪器表征,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物理化学学报】doi: 10.3866/PKU.WHXB202303006
Bi2Te3钾离子电池负极存在结构不稳定性和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缓慢问题。本研究在手风琴状MXene基底上生长棒状Bi2Te3,随后利用P掺杂制备了高性能P-Bi2Te3/MXene超结构。这种新型负极具有丰富的Te空位和良好的自适应特性,展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0.2 A·g−1电流密度下200次循环后可逆容量为323.1 mAh·g−1)和出色的倍率能力(20 A·g−1时可逆容量为67.1 mAh·g−1)。动力学分析和非原位表征表明,该超结构具有优异的赝电容特性、出色的K+离子扩散能力以及可逆的嵌入反应和转化反应机理。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40115
利用K+、Cl-共掺杂来优化纳米Li2FeSiO4/C正极材料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通过固相反应制备了纳米Li2-xKxFeSiO4-0.5xClx/C (x=0、0.01、0.02)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恒电流充放电等对比研究了3种正极材料的微观结构特征和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纳米Li1.99K0.01FeSiO3.995Cl0.01/C正极材料的晶面间距和晶胞体积最大,颗粒粒径最小,平均粒径为32 nm。这些特定的微观结构使其表现出最优的电化学性能。纳米Li1.99K0.01FeSiO3.995Cl0.01/C在0.1C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203 mAh·g-1,在1C下充放电循环1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7.72%。
【物理化学学报】doi: 10.3866/PKU.WHXB202308053
Li/CrOx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优异的倍率性能,成为高性能一次锂电池的研究热点。而基于发展具有宽温域和高介电常数的碳酸丙烯酯(PC)电解液体系,对于开发功率高和环境耐受性强的锂一次电池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本工作中,我们研究了CrOx在PC基电解液中的放电行为,筛选了适配于大电流放电的电解液体系:1 mol∙L−1 LiTFSI PC : DOL (1, 3-二氧环戊烷) = 1 : 2;并揭示了在PC基电解液中影响CrOx大电流放电的规律:Li+溶剂化鞘层中溶剂分子配位数以及参与配位的粒子类型,会极大地影响Li/CrOx电池体系的倍率放电性能。低的配位数以及阴离子参与的溶剂化鞘层结构更加适配Li/CrOx电池体系,能够实现大电流放电。这些规律的认识对于推动PC基电解液应用于大倍率Li/CrOx电池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40460
采用2种密度泛函方法对C6S6Li6储氢性能进行了理论研究。C6S6Li6动力学稳定,最多可吸附38个H2分子,储氢密度可达20.213%。C6S6Li6(H2)38的平均吸附能接近温和条件下可逆吸附氢气的标准(0.1~0.8 eV)。各种波函数分析表明,C6S6Li6中Li的2s→2p电子跃迁和各带电原子的电场极化共同主导了C6S6Li6对H2的范德瓦耳斯作用。热化学计算表明,在77 K下,压力为0.1、2.5、5.0 MPa时,C6S6Li6分别自发吸附6、32、38个H2分子,并且在298.15 K能够完全释放,可逆储氢密度分别为3.846%、17.582%和20.213%。原子密度矩阵传播动力学模拟表明,C6S6Li6(H2)38中被吸附的H2分子大多可以在室温下脱附,并且母体结构保持稳定,不会坍塌。二聚体(C6S6Li6)2能够吸附53个H2分子,储氢密度为15.014%,也适合在温和条件下可逆储氢。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30435
通过水热法制备出一系列Z型异质结Cu2O/Bi2MoO6新型光催化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的形貌、结构性质和光电化学性质,并以四环素(TC)为降解目标污染物,进一步探究了其催化效率。实验结果表明,Cu2O的加入提高了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其中20% Cu2O/Bi2MoO6复合催化剂(Cu2O和Bi2MoO6的质量比为20%)降解效果最好,100 min内可降解95%的TC。Cu2O与Bi2MoO6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其可以吸收更多的可见光,所构建的Z型异质结改变了电子转移途径,提高了电子与空穴的分离效率,光催化活性显著提高。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和能带结构,分析了Z型异质结Cu2O/Bi2MoO6复合催化剂光催化降解TC可能的机理。
【物理化学学报】doi: 10.3866/PKU.WHXB202306041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的不断增长消耗,不仅导致不可再生能源逐渐枯竭,还使大气中的CO2浓度显著上升,引发严重的能源危机和气候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开发清洁、可持续的能源转换技术,以应对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和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受到自然界光合作用的启发,光催化CO2转化利用太阳能驱动,可以将CO2和水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经过多年的发展,人工光合作用已被认为是一种绿色、经济、可持续的方法,有望助力实现国家的碳中和发展目标。然而,现有的光催化剂存在着载流子分离效率低和活性位点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CO2光还原效率较低。为了应对这些科学问题,研究人员发现将金属纳米粒子负载到半导体材料上形成欧姆结,可以产生内建电场,有助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因此,本研究通过溶剂热法在BiOCl纳米片表面负载Bi纳米粒子,构建了Bi/BiOCl欧姆结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了光催化剂的成分和微观结构。利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研究了催化剂的光吸收性能。通过瞬态光电流响应测试、电化学阻抗谱(EIS)和电子自旋共振谱(ESR)研究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能力。由于Bi纳米粒子与BiOCl的功函数不同,二者形成的欧姆结具有优异的电荷转移特性,可以显著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利用效率。此外,Bi纳米粒子还可以作为助催化剂,促进惰性CO2分子的活化。光催化测试结果显示,经过300 W氙灯照射4 h后,具有最佳活性的复合材料(Bi/BiOCl-2)将CO2还原为CO (34.31 µmol·g-1)和CH4 (1.57 µmol·g-1)的速率分别是BiOCl纳米片的2.55倍和4.76倍。同位素示踪实验证实,产物是CO2和水分子经过光催化反应得到的。此外,根据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n situ FTIR)结果,发现在CO2还原过程中形成了*CHO、*CH3O、b-CO32-、m-CO32-、HCO3-、HCOOH、*COOH和HCOO-等中间体,并进一步提出了可能的光催化CO2还原机制。经过25 h的CO2光还原反应后,CO和CH4产量持续增加,同时结合XRD、XPS和TEM结果表明,制备的Bi/BiOCl-2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这项研究为高效CO2光还原催化剂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30488
首先采用共沉淀方法制备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1.2Mn0.54Ni0.13Co0.13O2原始样品(P-LRMO),然后通过简单的湿化学法以及低温煅烧方法对其进行不同含量Ga2O3原位包覆。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表明在P-LRMO表面成功合成了Ga2O3包覆层。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含有3%Ga2O3的改性材料G3-LRMO具有最优的电化学性能,其在0.1C倍率(电流密度为25 mA·g-1)下首圈充放电比容量可以达到270.1 mAh·g-1,在5C倍率下容量仍能保持127.4 mAh·g-1,优于未改性材料的90.7 mAh·g-1,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G3-LRMO在1C倍率下循环200圈后仍有190.7 mAh·g-1的容量,容量保持率由未改性前的72.9%提升至85.6%,证明Ga2O3包覆改性能有效提升富锂锰基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并且,G3-LRMO在1C倍率下循环100圈后,电荷转移阻抗(Rct)为107.7 Ω,远低于未改性材料的251.5 Ω,表明Ga2O3包覆层能提高材料的电子传输速率。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40045
Two alkali-metal sulfamates nonlinear optical (NLO) crystals, Li(NH2SO3) and Na(NH2SO3), have been obtained through the facile evaporation method. Li(NH2SO3) crystallizes in the polar space group Pca21 (No.29). The structure of Li(NH2SO3) can be described as a 3D network formed by [LiO4]7- polyhedral connecting with NH2SO3- tetrahedra through corner-sharing. Na(NH2SO3) crystallizes in the polar space group P212121 (No.19). The structure of Na(NH2SO3) can be described as a 3D network formed by distorted [NaO6]11- octahedral connecting with NH2SO3- tetrahedra through corner-sharing. The UV-Vis-near-infrared spectra demonstrate that Li(NH2SO3) and Na(NH2SO3) possessed large optical band gaps of 5.25 and 4.81 eV, respectively. Powder second-harmonic generation (SHG) measuremen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HG intensity of Li(NH2SO3) and Na(NH2SO3) were 0.32 times and 0.31 times that of KH2PO4, respectively.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confirm the nonlinear optical performance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amino sulfonate anions and alkali metal oxide anionic polyhedra.
出版年份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页
- 跳转
-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