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乏氧肿瘤治疗的钌(II)基光活化化疗药研究
王发, 陈禹, 巢晖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10024
化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化疗药物低选择性引发的毒副作用是临床面临的重大挑战。光活化治疗借助光的时空调控实现药物活性在肿瘤部位的精准调控,显著降低毒副作用。乏氧微环境是实体肿瘤的特征之一。在多种光活化治疗方案中,非氧气依赖的光活化化疗更适配乏氧肿瘤治疗。钌(II)配合物具有丰富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是构建光活化化疗前药的潜在候选者。钌(II)基光活化化疗前药光激发生成钌(II)水合物与游离配体,随后前者与生物大分子结合抑制其生物功能,后者通常也具有DNA损伤或蛋白抑制能力,进一步增强体系的抗肿瘤活性。钌(II)基光活化化疗前药的理性设计策略尚不明确。本文立足光活化机制,从配体配位数角度出发简要介绍钌(II)基光活化化疗前药克服乏氧肿瘤的研究进展,初步探索其分子设计策略,总结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并展望其未来应用。希望本文可以为人们继续设计出新的高效低毒钌(II)基光活化化疗前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 钌(II)配合物, 光活化化疗, 抗肿瘤, 乏氧
酚类衍生物作为芳基自由基体参与的高选择性反应进展
曹中艳, 金胜男, 王玉霞, 陈依漪, 孔宪强, 徐元清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5186
酚是年产超千万吨的廉价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中的各类重要转化。大学基础化学中关于酚类化合物反应类型的介绍主要是富电子芳环和酚羟基氧上的取代反应,两类产物中均保留了酚的惰性C―O键。为进一步拓展酚类化合物的应用价值,人们通过在酚氧原子上引入不同活化基,借助金属催化打断C―O键,实现了各类高效的脱氧偶联反应。然而,该策略的反应条件通常较为苛刻,并且可能导致产物中有金属残留,限制了其在制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挑战上述难题,化学家们发现利用光、电等手段,在温和条件下可将酚的一些简单衍生物通过C―O键的选择性断裂产生芳基自由基。借助芳基自由基的高反应活性和选择性,实现一些新颖和高效的化学转化,为酚的合成应用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本文介绍了利用酚的三氟甲基磺酸酯、磷酸酯和碳酸酯等作为芳基自由基前体的挑战和难点,以及如何实现一些精细化学品精准构建的最新研究进展,期望可以为学有余力的同学们拓宽知识面。
关键词: , 惰性C-O键, 选择性断裂, 芳基自由基, 光合成, 电合成
燃烧热测定实验的课程政设计
肖厚贞, 王明玉, 刘用, 劳邦盛, 卢凌彬, 庾名槐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10011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改革,将热带作物材料和产品,包括椰肉、椰子油和油棕果实引入物理化学经典实验项目——燃烧热的测定。通过本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块状固体、粉末状固体、液体三种不同外貌样品燃烧热的测量技术,还了解了“健康中国”“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内涵和重大意义,丰富了课程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学过程中立德树人的协同效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很好的示范推广价值。
关键词: 物理化学实验, 燃烧热的测定, 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热带作物
BZ振荡反应实验的课程政设计
淳远, 杨立军, 杨金月, 高卫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8072
传统BZ振荡反应实验着重于耗散结构知识的传授和诱导期反应活化能的测量。本案例基于同心圆生长过程呈现的丰富多彩的现象和蕴含的人生哲理,以耗散结构理论为支撑,对实验内容进行了创新设计,引入同心圆实验内容和翻转学习模式,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研究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融入对人生的思考,在课后利用耗散结构相关原理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进后实验将有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 物理化学实验, BZ振荡反应, 同心圆, 课程思政, 实验设计
无机化学课程政实践
黎卓熹, 魏洁书, 成燕琴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8084
高校是锻造优秀青年的大熔炉,专业课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在大学一年级专业基础课程无机化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凝练出六种实践方式,并以“氧化与还原”章节为例介绍实施过程。文中提出的课程思政方式可以在无机化学的全过程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 无机化学, 课程思政, 教学方式
理论与计算化学教学中的课程
侯华, 王宝山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9045
理论与计算化学是本科生和研究生通选的专业课。以课程知识点为线索,深度挖掘了课程在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坚定信念、家国情怀四个方面的思政元素。通过分享课程思政案例与教学素材,提出思政内容的科学化和学科交叉融合思路,强调学术文献、学位论文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在计算化学相关课程中实现主动思政与三全育人目标提供参考。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理论与计算化学, 学科交叉, 教学设计
分析化学课程政建设的举措
张炎, 王萍, 肖铁波, 字富庭, 陈云龙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401017
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基于分析化学学科特点以及课程培养目标,从提高教师思政教育能力、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深挖分析化学课程思政元素、优化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全面推进分析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些举措,以促进课程思政有效融入课堂。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进行融合,有利于学生在掌握分析化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唯物主义的辩证思维、严谨认真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科学发展观等,形成广泛的课程思政理念共识并深入人心,从而实现教书与育人、立德与树人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课程思政建设, 分析化学, 教学改革, 立德树人
践悟培育科学素养,知行合一发挥“慧眼”专长——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政建设
宿艳, 王秀云, 郭慧敏, 张艳娟, 张馨文, 尚芸廷, 姜文凤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8003
针对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思政要素与专业知识融入不够而导致的学生职业使命感和价值观薄弱问题,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实验内容中,制定了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的“三位一体”育人目标,建设了“六聚焦”的思政案例库,实施了“七融进”的课程思政教学举措,创新了“五联动”的思政育人设计,打造了有深度、有温度的挑战性课堂,与学生进行知识的对话、思维的对话和心灵的对话。
关键词: 分析化学实验, 课程思政, 创新实践
固-液界面接触角测定实验的课程政设计
戴春爱, 韩永生, 颜鲁婷, 李振, 曹莹泽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6065
固液界面接触角的测定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化学实验,本案例结合特殊润湿性材料可处理含油废水这一科研进展,将其改进为一个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综合创新实验,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导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来保护自然、治理环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自豪感,有助于达成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接触角测定, 物理化学实验, 特殊润湿性, 含油废水处理, 课程思政
“纳米乳液的制备、表征及粒径调控”实验的课程政设计
聂海瑜, 张晨辉, 杜凤沛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6055
将化学竞赛成果转化为具有农业特色的实验项目“纳米乳液的制备、表征及粒径调控”,并引入到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纳米乳液的制备表征方法并研究制备因素对性质的影响,推动了农科和理科的融合渗透,培养了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提高了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纳米乳液对于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关注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等战略需求,加强了学生的绿色发展意识,激发了学生服务三农的责任感。
关键词: 物理化学实验, 纳米乳液, 制备表征, 课程思政, 实验设计

出版年份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末页
  • 共:9页
  • 跳转
  •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