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5200
药物化学是药事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本文以“顺铂的抗癌功能发现”为载体,深入挖掘抗肿瘤药物的思政案例,以顺铂为例,延伸至金属类药物,并对其他机制类抗肿瘤药物进行探讨,总结其相关作用靶点及抗肿瘤机制,体现抗肿瘤药物的多样性。本课程通过采用系统讲授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课程思政理念贯彻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本教学模式旨在锻炼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强化学生思政意识。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50143
Two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 trans-[Co(L)(μ2-H2O)(H2O)2]·2H2O (1) and cis-[Mn(L)(Bipy)] (2) (H2L=2, 2′-dimethyl-4, 4′-biphenyldicarboxylic acid, Bipy=4, 4′-bipyridine),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FTIR,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powder and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MOF 1 crystallizes in the triclinic system with a P1 space group and contains two crystallographically different Co(Ⅱ) ions. Each trans-[CoO6] octahedron is connected by μ2-H2O and L2- ligand with a bis(unidentate) coordination mode to produce a 2D sql topological network. MOF 2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 with a C2/c space group. The Mn(Ⅱ) cation adopts a cis-[MnO4N2] octahedron as a 6-connected node and is linked by L2- ligand as a 4-connected node to generate a binodal (4, 6)-connected 3D fsc framework. The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in 1 and 2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3D Hirshfeld surface analyses and 2D fingerprint plots to reveal that the main interactions are H…H and O…H/H…O contacts in 1, and H…H and C…H/H…C contacts in 2. The TGA indicated that 1 and 2 were stable below 390 and 370 ℃, respectively.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8113
晶体工程学是在超分子自组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跨越晶体学、材料科学、合成化学的交叉学科。超分子手性晶体工程属于晶体工程学的一大分支,运用晶体工程学原理和方法设计手性超分子合成子,构筑出手性超分子晶体材料,并进一步探讨对映体选择性识别分离和催化方面的应用前景。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403112
创新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内在需要。将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实践性和前瞻性的教育体验。本实验设计涵盖计算材料学中的晶体结构模型建立、晶体结构优化、能带结构计算、化合物催化分解等操作步骤,帮助学生掌握第一性原理计算的基本原理、流程和分析方法,将理论结合实际的工程问题,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工程工具和新型技术工具识别、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8107
以Si晶体为例,介绍了一种结合X-射线、电子显微学和扫描隧道显微技术进行晶体学教学的尝试。主要是从基本原理、实验技术、实验结果等方面建立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也说明其区别。目的是使学生能依据基本的晶体学原理、概念和数据,理解不同的晶体结构分析和表征方法提供的晶体学信息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9023
基础化学实验不仅可以验证化学理论和训练实验技能,更应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针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的培养,我们本着因材施教的理念,开展了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知识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通过构建以“学”为中心、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系统提升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效果和作用。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7085
化学生物学是化学“101计划”所布局建设的12门核心课程之一。作为一门研究生命进程当中化学本质与分子基础的前沿交叉学科,化学生物学涉及领域范畴广,知识跨度大;而伴随着化学生物学前沿的不断发展,如何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并兼顾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教材的设计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教材编者们通过调研比较不同化学生物学教材内容及课程设计,梳理总结化学生物学教材模块及知识点;从化学生物学的分子基础、核心技术及前沿应用三个方面,建立从理论到应用、从基础到前沿的化学生物学教学框架;在知识融合、内容深度、实践导向等方面展示创新特色。以交叉学科的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为出发点,力求呈现一本化学与生命科学、医学交叉融合的新型化学生物学教材,为学生带来兼具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体验。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9031
“化学测量学实验”是教育部化学“101计划”4门核心实验课程之一。本文详细介绍该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模块、课程知识点和教学内容等。并介绍如何针对各自学校特色利用该课程提供的不同级次的实验进行重组和设计。旨在通过化学测量学实验推动拔尖基地高校和相关高校的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升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9002
介绍了化学“101计划”核心课程之一“化学生物学实验”的建设情况。针对化学生物学学科的交叉特色、实验课程在学科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和化学“101计划”的建设目标,本文分别从课程建设思路、教材内容及编写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9032
化学测量学实验是教育部化学“101计划”12门核心课程之一,吸收融合了多门化学实验课、具有全新架构的实验课程体系。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将不但可以了解仪器原理,还能够利用先进的科学仪器进行物质结构、性质和性能的测量,甚至能够设计和搭建仪器。本文主要介绍化学测量学实验课堂提升工作实践,以期更好地促进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交流与借鉴,切实提升国内化学学科的化学测量学实验的教学水平。
出版年份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页
- 跳转
-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