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逆向思维和设计理念的有机合成实验教学改革——以基于逆合成分析法的肉桂酸合成为例
郑媛, 兰泉, 查正根, 李玲, 蒋俊, 朱平平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10065
以经典有机化学实验项目——肉桂酸的合成为例,介绍在有机合成实验教学中引入逆向思维的教学设计,经改进后,实验融入了丰富的思政元素,逆向推理思维模式的引入,避免了“照方抓药”式的实验教学;学生通过探究多条合成路线构建目标分子,进一步加深了对有机合成内涵的理解;本项目融入了三项诺贝尔化学奖成果,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先进性。
关键词: 逆合成分析, 有机合成实验, 诺贝尔奖成果, 逆向推理思维模式, 肉桂酸的合成
走进量子点的奇妙世界
何苗苗, 葛志青, 周强, 何家庆, 弓弘, 李玲, 朱平平, 邵伟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10040
量子点材料,由于其受激发光、发射半峰宽窄、发光颜色连续可调等优良的性能,近些年来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拓展了很多相关方面的研究。本文从材料元素组成的角度简单介绍了量子点的类型及其在LED、太阳能电池、生物医用以及重金属离子检测等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量子点, 分类, 应用
聚乙二醇-硫酸铵-亚硝基R盐体系用于钴(II)的分离
颜鑫灏, 胡国梁, 陈睿希, 刘红瑜, 姚奇志, 李娇, 李玲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10073
在pH = 5缓冲溶液条件下,对仅有Co2+、仅有Ni2+、Co2+与Ni2+混合三种情况下Co2+的萃取率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单独萃取Co2+时萃取率高达75.47%;然而对于混合溶液,萃取率较单独萃取Co2+明显下降。通过系列对比实验发现Ni2+的存在对Co2+的分光光度测量造成了干扰。因此,在综合性实验中我们利用分光光度法针对Co2+的萃取率进行分析,以及对可能影响萃取率的因素——pH、萃取时间、萃取次数进行了探究,寻找最佳实验条件,提高萃取率。
关键词: 聚乙二醇, 分光光度法, 萃取率, pH, 萃取次数
食品王国大讲堂——“颜”之有理
方思敏, 吴红, 盛思哲, 李玲, 王钰熙, 李红春, 蒋俊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2012
以童话故事的形式,运用生动有趣的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由浅入深地引导人们透过植物性食品色彩丰富的外表以及常见的变色现象探寻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从而帮助人们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加深对植物性食品中主要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结构与性质(溶解性与稳定性)的认识,增强对酶促褐变的原理以及阻褐方法的了解,建立对着色剂等食品添加剂的正确观念。
关键词: 色素, 性质, 酶促褐变, 植物性食品, 着色剂
“厨房化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方思敏, 吴红, 李玲, 王钰熙, 李红春, 蒋俊, 张国庆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4028
通识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重要途径。“厨房化学”是面向我校本科生开设的化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课程融合学科知识,贴近日常生活,打造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的全新内容;构建多维考核体系,注重过程性考核与综合能力评判,并引入学生互评环节。该课程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升化学素养,增强综合素质,同时助力科普教育发展,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 厨房化学, 通识课程, 课程建设, 教学成效
多功能纳米酶普鲁士蓝修饰过氧化铜的合成及其自供过氧化氢的光热增强催化治疗
王卓亚, 贺乐, 林志权, 王应席, 李玲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40194
通过在普鲁士蓝(PB)中引入CuO2,得到具有H2O2自供的光热增强类酶活性的多功能纳米材料CuO2/PB。其在模拟肿瘤微环境(TME)中能够产生H2O2,消耗谷胱甘肽(GSH),并在近红外光照射下进一步增强羟基自由基(·OH)的生成与GSH的消耗。此外,小鼠实验证明CuO2/PB能够用于T2-磁共振成像引导下的肿瘤治疗,在14 d的治疗周期内,结合近红外光照射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实现了光热治疗协同H2O2自供的催化治疗。
关键词: 纳米颗粒, 普鲁士蓝, 催化治疗, 光热性能
FeMoS4/carbon fiber cloth composite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Qian ZHANG, Yuxuan ZHANG, Yongguang YANG, Ruijie BAI, Yuandong LI, Ling LI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40442
Herein, an FMS/CC composite was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by depositing FeMoS4 onto a pristine carbon fiber cloth (CC) substrate via a facile two-step hydrothermal method. The amorphous nature of the FMS/CC composite endows it with abundant catalytically active sites, thereby accelerating the reduction of I3-. More importantly, the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DSSCs) prepared by scraping it on flexible titanium mesh with low resistance had low series resistance (Rs).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s revealed that the DSSCs employing the FMS/CC counter electrode achieved a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PCE) of ca. 9.51% (surpassing the ca. 8.15% efficiency of the Pt counter electrode), open-circuit voltage (Voc) of ca. 0.79 V, short-circuit current density (Jsc) of ca. 18.31 mA·cm-2, and fill factor (FF) of ca. 0.65. Moreover, after 100 times of cyclic voltammetry (CV) test, the CV curve remainedunchanged, indicating the excellent stability of FMS/CC in the electrolyte containing I3-/I-.
关键词: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transition metal sulfides, counter electrode
AI赋能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初探——以“化学与人类文明”课程为例
李玲, 翁玥, 向祖慧, 郭枫晚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10097
针对通识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化学与人类文明”课程的教学现状,聚焦课程的“智慧性”建设,建设知识图谱,开设AI助教,创新SCIENCE教学模式,增加学习任务的挑战度,改革评价方式,加强学习过程的评价。将知识图谱和AI助教应用于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导航和精准的学习评价。通过教学实践初步证实了AI赋能的教学改革解决了通识课程教学中的痛点问题,转变了师生对通识课程的态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高阶学习能力。
关键词: 知识图谱, AI助教, 通识教育, 教学改革
AI赋能的化学史教学改革初探
李玲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11058
针对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化学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线上的课程资源建设知识图谱,开设AI助教,初步探索了AI赋能的化学史教学方式。将知识图谱与AI助教应用于教学中,助力个性化的学习与学情诊断,通过教学实践初步证实了AI赋能的化学史教学改革解决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数字素养。教师借助知识图谱和AI助教的数据有助于全面诊断学情,为课堂教学的优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 知识图谱, AI助教, 化学史, 智慧课程

出版年份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